基于越南岘港市的高模量沥青路面抗车辙综合技术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车辙的简要机理与类型 | 第10页 |
1.2.2 影响车辙的主要因素 | 第10-11页 |
1.2.3 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主要措施 | 第11-13页 |
1.2.4 些国内外具体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越南岘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 第19-27页 |
2.1 岘港市车辙病害调查 | 第19-24页 |
2.1.1 岘港市高速公路路段概况 | 第19页 |
2.1.2 岘港市结构,交通量调查 | 第19-22页 |
2.1.3 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 | 第22页 |
2.1.4 车辙病害调查 | 第22-23页 |
2.1.5 典型路段钻切调查 | 第23-24页 |
2.2 岘港市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原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研究 | 第27-35页 |
3.1 沥青 | 第27页 |
3.2 矿料 | 第27-29页 |
3.2.1 粗集料、细集料 | 第28页 |
3.2.2 矿粉 | 第28-29页 |
3.3 改性剂 | 第29-31页 |
3.3.1 AP-8与TPS改性剂特点 | 第29-30页 |
3.3.2 改性剂掺入方式 | 第30-31页 |
3.4 确定设计级配 | 第31-32页 |
3.5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 第32-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5-67页 |
4.1 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 第35-37页 |
4.1.1 常规车辙试验 | 第35-36页 |
4.1.2 分析评价高温稳定性 | 第36-37页 |
4.2 低温性能研究 | 第37-41页 |
4.2.1 低温小梁试验 | 第37-40页 |
4.2.2 分析评价低温性能 | 第40-41页 |
4.3 水稳定性能研究 | 第41-43页 |
4.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第41-43页 |
4.3.2 分析评价水稳定性能 | 第43页 |
4.4 抗疲劳性能研究 | 第43-49页 |
4.4.1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 第43-45页 |
4.4.2 分析评价疲劳性能 | 第45-49页 |
4.5 抗变形性能-动态模量研究 | 第49-63页 |
4.5.1 简单性能试验-动态模量试验 | 第49-51页 |
4.5.2 动态模量试验结果 | 第51-54页 |
4.5.3 分析评价动态模量-抗变形性能 | 第54-63页 |
4.6 综合评价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各种性能 | 第63-67页 |
第五章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永久变形分析 | 第67-81页 |
5.1 现有沥青路面永久变形分析概述 | 第67页 |
5.2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模型选择 | 第67-68页 |
5.3 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 | 第68-74页 |
5.3.1 沥青路面模型温度参数 | 第68-69页 |
5.3.2 路面结构 | 第69-70页 |
5.3.3 荷载作用方式,单元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70-71页 |
5.3.4 荷载作用时间-考虑到超载增加车辆情况 | 第71-72页 |
5.3.5 路面结构模型材料参数 | 第72-74页 |
5.4 有限元路面结构永久变形与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79页 |
5.4.1 永久变形计算结果 | 第74-76页 |
5.4.2 结构应力分析 | 第76-78页 |
5.4.3 不同车速下的永久变形分析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