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地铁乘客出行行为的实证分析 | 第19-31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2 基本信息统计 | 第20-22页 |
2.3 路径选择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22-25页 |
2.4 路径选择行为分析 | 第25-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乘客属性与路径选择的相关性及交叉分类分析 | 第31-45页 |
3.1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2 乘客属性与路径选择的相关性 | 第32-36页 |
3.2.1 性别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2 年龄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3.2.3 职业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4 收入水平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3.2.5 出行目的与路径选择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2.6 网络熟悉程度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3.3 相关乘客属性分类分析 | 第36-42页 |
3.3.1 职业属性分类 | 第36-38页 |
3.3.2 出行目的分类 | 第38-40页 |
3.3.3 收入水平属性分类 | 第40-42页 |
3.4 乘客属性交叉分类分析 | 第42-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乘客类别的地铁配流方法及实证分析 | 第45-89页 |
4.1 基于乘客类别的地铁配流方法 | 第45-51页 |
4.1.1 基于乘客类别的广义路径费用 | 第45-47页 |
4.1.2 基于 logit 的路径选择概率模型 | 第47-48页 |
4.1.3 基于 logit 模型的客流分配方法 | 第48-51页 |
4.2 相关参数估计 | 第51-54页 |
4.2.1 参数估计方法 | 第51页 |
4.2.2 基于 logit 配流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51-54页 |
4.3 O-D 需求分类 | 第54-61页 |
4.4 计算结果 | 第61-67页 |
4.5 算法分析 | 第67-88页 |
4.5.1 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4.5.2 主要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69-75页 |
4.5.3 各类乘客所占比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75-88页 |
4.6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地铁客流的动态特征分析及地铁时空网络建模 | 第89-102页 |
5.1 城市地铁网络结构的时变特征 | 第89-90页 |
5.2 地铁网络客流需求的时变特征 | 第90-91页 |
5.3 地铁空间网络 | 第91-94页 |
5.4 基于时刻表的地铁空间拓展网络 | 第94-97页 |
5.5 地铁时空扩展网络的构建 | 第97-100页 |
5.6 时空扩展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 第100-101页 |
5.7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基于时刻表的地铁客流动态分配方法 | 第102-121页 |
6.1 有效路径的定义 | 第102页 |
6.2 乘客出行费用 | 第102-104页 |
6.3 流量守恒条件 | 第104-105页 |
6.4 基于动态均衡的客流分配模型 | 第105-106页 |
6.5 求解算法 | 第106-107页 |
6.6 改进的最短路算法 | 第107-110页 |
6.7 算例分析 | 第110-120页 |
6.8 小结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附录 A 地铁乘客出行意愿调查表(样表) | 第132-134页 |
附录 B 北京地铁线路站间车辆运行时间(单位:秒) | 第134-137页 |
附录 C 各换乘站实测换乘流量(2010 年 9 月) | 第137-1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