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高速铁路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站房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3 国外关于高强轻质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9-11页
    1.4 国内关于高强轻质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11-13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理论第14-21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第14-17页
        2.2.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5-16页
        2.2.2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6-17页
    2.3 非线性时程分析理论第17-20页
        2.3.1 基本原理第18页
        2.3.2 实施步骤第18页
        2.3.3 恢复力特征参数和恢复力骨架曲线的选择第18-19页
        2.3.4 地震记录的合理性选择及本文所选地震记录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第21-25页
    3.1 概述第21页
    3.2 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及材料的本构关系第21-24页
        3.2.1 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第21-22页
        3.2.2 陶粒混凝力学性能试验第22-23页
        3.2.3 陶粒混凝材料的本构关系第23-24页
    3.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高铁站房模态及反应谱分析第25-46页
    4.1 结构设计第25-27页
    4.2 荷载条件第27-29页
    4.3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29-33页
        4.3.1 两种材料结构固有周期、频率对比分析第29-30页
        4.3.2 两种材料结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对比分析第30-33页
    4.4 单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第33-41页
    4.5 双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第41-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高铁站房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6-65页
    5.1 有限元基本理论第46-49页
        5.1.1 空间杆系有限单元法理论第46-48页
        5.1.2 壳元有限单元法理论第48-49页
    5.2 时程分析参数第49-52页
        5.2.1 地震波的选择及调幅第49-51页
        5.2.2 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第51-52页
    5.3 结构地震作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2-60页
        5.3.1 结构顶点位移第53-55页
        5.3.2 结构层间位移第55-57页
        5.3.3 结构最大基底剪力第57-60页
    5.4 结构在 8 度地震作用下屈服机制第60-64页
    5.5 小结第64-65页
结论和展望第65-67页
    1. 结论第65-66页
    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刻表的地铁动态配流模型研究
下一篇: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