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糖厂数据概述 | 第11-13页 |
1.3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1.3.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3-14页 |
1.3.2 聚类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回归分析法 | 第14页 |
1.3.4 控制图法 | 第14-15页 |
1.3.5 灰色关联法 | 第15-16页 |
1.4 SPSS软件的应用 | 第16页 |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间制品色值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1.1 主成分分析简介 | 第18页 |
2.1.2 主成分分析原理 | 第18-19页 |
2.2 白砂糖质量评价 | 第19-21页 |
2.2.1 中间制品色值的影响指标及数据来源 | 第19页 |
2.2.2 数据指标变异系数 | 第19-20页 |
2.2.3 中间制品色值指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21页 |
2.3 主成分分析 | 第21-28页 |
2.3.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 第21-22页 |
2.3.2 特征值与解释变异量 | 第22-23页 |
2.3.3 各指标在主成分指标上的载荷矩阵 | 第23-24页 |
2.3.4 建立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2.3.5 模型验证分析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在中间制品色值中的应用研究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质量过程控制图分析 | 第30-42页 |
3.2.1 检验各指标数据的正态性 | 第30页 |
3.2.2 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的计算 | 第30-32页 |
3.2.3 色值控制图的制作 | 第32-42页 |
3.3 过程能力指数分析 | 第42-44页 |
3.3.1 过程能力指数判定依据 | 第42页 |
3.3.2 相对稳定系数 | 第42-43页 |
3.3.3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蔗糖分平衡及对生产的指导研究 | 第45-56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3 衡算方法 | 第45-49页 |
4.3.1 甘蔗蔗糖分间接计算方法 | 第46页 |
4.3.2 甘蔗蔗糖分数据的采集计算结果 | 第46-48页 |
4.3.3 蔗糖分平衡数 | 第48-49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4.4.1 蔗渣带走蔗糖量 | 第49-50页 |
4.4.2 滤泥带走蔗糖量 | 第50-51页 |
4.4.3 废蜜带走蔗糖量 | 第51页 |
4.5 蔗渣带走蔗糖量数据模型分析 | 第51-55页 |
4.5.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51-53页 |
4.5.2 模型的精度测定 | 第53-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糖厂生产过程数据分析的应用途径 | 第56-67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生产调度系统的应用 | 第56-61页 |
5.2.1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选择 | 第56-57页 |
5.2.2 工业数据库 | 第57页 |
5.2.3 平衡计算的数据词典及编程 | 第57-59页 |
5.2.4 基于KingSCADA平台数据采集 | 第59-61页 |
5.3 化验报表系统和查询系统的构架 | 第61-62页 |
5.4 趋势线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创新点 | 第67-68页 |
6.3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