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为理解而教--基于理解性教育理论优化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8-14页
    1.1 问题的起源第8-11页
    1.2 在教育实践和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第11-12页
    1.3 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研究意义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5.2 问卷调查法第13页
        1.5.3 观察法第13页
        1.5.4 访谈法第13-14页
2 理解性教育理论第14-22页
    2.1 理解的涵义第14页
    2.2 理解性学习第14-18页
        2.2.1 理解性学习概述第14-16页
        2.2.2 理解性学习的基本原则第16-17页
        2.2.3 理解性学习物理概念的七个关键点第17-18页
    2.3 理解性教学理论第18-19页
        2.3.1 理解性教学简述第18-19页
    2.4 理解性教学与学习的理论依据第19-22页
        2.4.1 有意义学习第19页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9-20页
        2.4.3 多元智能理论第20-21页
        2.4.4 建构主义理论第21-22页
3 两种经典的理解性教学模式第22-33页
    3.1 TFU教学模式第22-25页
        3.1.1 TFU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第22-24页
        3.1.2 TFU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第24-25页
    3.2 逆向课程设计模式第25-33页
        3.2.1 逆向设计流程第25-28页
        3.2.2 理解的六个维度第28页
        3.2.3 关于理解的六个维度的阐述第28-32页
        3.2.4 关于六个理解维度的评价第32-33页
4 用理解性教育理论优化物理概念教学第33-56页
    4.1 理解性物理概念课程设计第33-34页
    4.2 理解性物理概念教学程序第34-35页
    4.3 曲线运动单元第一节《曲线运动》案例设计与分析第35-47页
        4.3.1 《曲线运动》课程设计第35-38页
        4.3.2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流程第38-39页
        4.3.3 《曲线运动》教案第39-42页
        4.3.4 《曲线运动》课堂实录第42-45页
        4.3.5 课后效果反馈第45-47页
    4.4 《圆周运动》教学流程、教案及教学实录第47-56页
        4.4.1 《圆周运动》教学流程第47-48页
        4.4.2 《圆周运动》教案第48-52页
        4.4.3 《圆周运动》课堂实录第52-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注释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作方式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下一篇: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糖类物质代谢机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