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糖类物质代谢机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5-2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第16-23页
        1.2.1 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概况第16-17页
        1.2.2 块茎形成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3 植物糖代谢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4 糖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2.5 马铃薯块茎产量研究进展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 供试材料第23页
    2.2 试验设计与取样方法第23-24页
        2.2.1 试验设计第23页
        2.2.2 取样方法第23-24页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24-28页
        2.3.1 糖类物质与相关酶活性指标第24-27页
        2.3.2 产量的测定方法第27-28页
    2.4 数据统计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87页
    3.1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糖类物质的变化动态第29-47页
        3.1.1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叶片中糖类物质变化动态第29-32页
        3.1.2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叶柄中糖类物质变化动态第32-36页
        3.1.3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根系中糖类物质变化动态第36-39页
        3.1.4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匍匐茎中糖类物质变化动态第39-43页
        3.1.5 不同类型品种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块茎中糖类物质变化动态第43-47页
    3.2 马铃薯块茎生育期内淀粉含量与其它糖类物质的关系第47-48页
    3.3 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48-58页
        3.3.1 费乌瑞它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48-51页
        3.3.2 克新13号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51-54页
        3.3.3 延薯4号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54-58页
    3.4 马铃薯糖分运输过程中与糖代谢有关酶的研究第58-80页
        3.4.1 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第58-66页
        3.4.2 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不同器官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第66-77页
        3.4.3 马铃薯不同器官内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第77-79页
        3.4.4 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第79-80页
    3.5 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动态第80-87页
        3.5.1 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变化动态第80-81页
        3.5.2 马铃薯大薯率的变化动态第81页
        3.5.3 马铃薯中薯率的变化动态第81-82页
        3.5.4 马铃薯小薯率的变化动态第82-83页
        3.5.5 马铃薯大薯比重的变化动态第83页
        3.5.6 马铃薯中薯比重的变化动态第83-84页
        3.5.7 马铃薯小薯比重的变化动态第84-85页
        3.5.8 马铃薯块茎产量与不同器官糖类物质含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第85-87页
4 讨论第87-91页
    4.1 马铃薯块茎蔗糖代谢主要产物变化分析第87-88页
    4.2 马铃薯块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第88页
    4.3 蔗糖代谢关键酶和主要产物含量的关系第88-89页
    4.4 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含量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分析第89-90页
    4.5 马铃薯不同器官糖类物质含量与产量的关系第90-91页
5 结论第91-93页
    5.1 马铃薯块茎生长期间各器官糖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第91页
    5.2 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间不同器官之间糖代谢相关酶的变化规律第91页
    5.3 马铃薯块茎淀粉形成积累与不同器官糖类物质的关系第91页
    5.4 马铃薯块茎淀粉形成积累与不同器官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第91-92页
    5.5 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间不同部位糖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的变化规律第92页
    5.6 马铃薯产量形成与各器官糖类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个人简历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为理解而教--基于理解性教育理论优化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沉默现象研究--以桂林市永福县高级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