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框架结构 | 第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的涵义 | 第17-18页 |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的动机分析 | 第18-20页 |
·骗取外部资金 | 第18-19页 |
·操纵股票价格 | 第19页 |
·避免被退市或者特别处理 | 第19页 |
·谋取以财务业绩为基础的私人利益 | 第19页 |
·恶意隐瞒公司或管理层的违法行为 | 第19-20页 |
·高管人员性格特征 | 第20页 |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的手段分析 | 第20-23页 |
·关联方交易业务 | 第20页 |
·委托经营或者受托经营 | 第20-21页 |
·资金往来 | 第21页 |
·资产重组方式 | 第21-22页 |
·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第22页 |
·巨额冲销 | 第22-23页 |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的危害 | 第23-25页 |
·对国家、政府利益造成了损害 | 第23-24页 |
·对所处行业、公司自身及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 | 第24页 |
·增加了社会审计的困难性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6-36页 |
·假设的提出 | 第26-27页 |
·样本数据的来源及选择 | 第27-29页 |
·样本数据的来源 | 第27页 |
·样本数据的选择 | 第27-29页 |
·建立模型和选择变量 | 第29页 |
·建立模型 | 第29页 |
·选取变量 | 第29页 |
·变量统计 | 第29-32页 |
·回归分析 | 第32-34页 |
·结论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问题的治理对策 | 第36-46页 |
·政府监管机制研究 | 第36-40页 |
·公司内部治理对遏制管理层凌驾问题的有限性研究 | 第36-37页 |
·政府监管管理层凌驾问题的博弈模型 | 第37-40页 |
·治理机制研究 | 第40-42页 |
·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41页 |
·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形同虚设问题 | 第41-42页 |
·管理机制研究 | 第42页 |
·改进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机制 | 第42页 |
·改进授权与分权机制 | 第42页 |
·管理层素质研究 | 第42-43页 |
·提高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 第42-43页 |
·提高管理层的诚信等道德水平 | 第43页 |
·建立奖励及处罚管理层的机制 | 第43页 |
·内控评审机制研究 | 第43-44页 |
·加强外部审计 | 第44-45页 |
·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44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怀疑态度 | 第44页 |
·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 | 第44-45页 |
·合理界定凌驾者的法律责任 | 第45页 |
·合理确定管理层的法律责任 | 第45页 |
·合理确定管理层承担责任的大小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