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出行方式选择理论及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1.4.2 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预测研究 | 第18-19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6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 | 第22-36页 |
2.1 公共自行车系统简介 | 第22-25页 |
2.1.1 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特点 | 第22页 |
2.1.2 公共自行车系统构成要素 | 第22-23页 |
2.1.3 公共自行车系统功能分析 | 第23-25页 |
2.2 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2.1 城市空间结构 | 第25-26页 |
2.2.2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 第26页 |
2.2.3 城市发展政策 | 第26-27页 |
2.2.4 城市道路状况 | 第27页 |
2.3 公共自行车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3页 |
2.3.1.公共自行车使用现状数据收集 | 第28页 |
2.3.2 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个体属性分析 | 第28-30页 |
2.3.3 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2.3.4 公共自行车交通方式特性 | 第32-33页 |
2.4 公共自行车与其他出行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3-34页 |
2.4.1 常规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3页 |
2.4.2 快速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3-34页 |
2.4.3 个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公共自行车出行需求预测 | 第36-56页 |
3.1 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 | 第36-37页 |
3.2 贝叶斯网络学习 | 第37-43页 |
3.2.1 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学习 | 第37-40页 |
3.2.2 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 | 第40-43页 |
3.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43-54页 |
3.3.1 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3.3.2 模型应用 | 第47-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测算 | 第56-72页 |
4.1 公共自行车系统初期规模测算 | 第56-61页 |
4.1.1 公共自行车规模测算 | 第56-57页 |
4.1.2 停车桩规模测算 | 第57-58页 |
4.1.3 借还需求预测算例分析 | 第58-61页 |
4.2 公共自行车系统远期规模预测 | 第61-70页 |
4.2.1 预测的基本概念 | 第61-62页 |
4.2.2 公共自行车系统常用预测方法简介 | 第62-64页 |
4.2.3 传统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 | 第64-66页 |
4.2.4 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改进 | 第66-68页 |
4.2.5 改进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实例应用 | 第68-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