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8页 |
1.2.1 智能果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2 Wi-Fi Direct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1.2.3 433MHz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8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Wi-Fi Direct技术与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20-32页 |
2.1 Wi-Fi Direct技术 | 第20页 |
2.2 Wi-Fi Direct通信协议 | 第20-24页 |
2.2.1 P2P网络拓扑结构 | 第21页 |
2.2.2 设备发现 | 第21-22页 |
2.2.3 设备组网 | 第22-24页 |
2.2.4 网络通信与管理 | 第24页 |
2.3 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 | 第24-31页 |
2.3.1 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功能与技术指标 | 第25-26页 |
2.3.3 系统整体方案 | 第26-29页 |
2.3.4 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47页 |
3.1 系统硬件框架 | 第32-33页 |
3.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3-46页 |
3.2.1 Wi-Fi Direct模块 | 第33-36页 |
3.2.2 433MHz模块 | 第36-38页 |
3.2.3 摄像头模块 | 第38-40页 |
3.2.4 串口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3.2.5 传感器模块 | 第41-42页 |
3.2.6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2-43页 |
3.2.7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43-45页 |
3.2.8 系统PCB板的设计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78页 |
4.1 系统软件架构 | 第47-48页 |
4.2 μC的编程 | 第48-54页 |
4.2.1 μC的移植 | 第49-51页 |
4.2.2 μC的文件修改 | 第51-53页 |
4.2.3 多线程运行 | 第53-54页 |
4.3 LWIP协议栈的编程 | 第54-58页 |
4.3.1 LwIP协议栈的初始化 | 第56-57页 |
4.3.2 LwIP协议栈的应用 | 第57-58页 |
4.4 驱动程序 | 第58-66页 |
4.4.1 MR09驱动程序 | 第58-61页 |
4.4.2 SI4432驱动程序 | 第61-62页 |
4.4.3 OV2640驱动程序 | 第62页 |
4.4.4 SHT71驱动程序 | 第62-65页 |
4.4.5 GY-302 驱动程序 | 第65-66页 |
4.5 图像监控节点通信程序 | 第66-69页 |
4.6 环境因子监控节点程序 | 第69-71页 |
4.7 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71-72页 |
4.8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 第72-77页 |
4.8.1 上位机界面的设计 | 第72-73页 |
4.8.2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 第73-77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78-89页 |
5.1 测试方案 | 第78页 |
5.2 系统的硬件测试 | 第78-81页 |
5.3 系统的软件测试 | 第81-88页 |
5.3.1 图像监控节点测试 | 第81-84页 |
5.3.2 环境因子监控节点和控制程序测试 | 第84-85页 |
5.3.3 系统通信软件测试 | 第85-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0页 |
6.1 总结 | 第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