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分析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磁悬浮交通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1-20页 |
1.2.1 磁悬浮交通分类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磁悬浮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2-18页 |
1.2.3 国内磁悬浮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1.2.4 发展磁悬浮交通系统的意义 | 第19-2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3-31页 |
2.1 悬浮导向系统 | 第23-25页 |
2.1.1 传统轮对的导向 | 第23-24页 |
2.1.2 磁浮列车导向机理 | 第24-25页 |
2.2 转向架 | 第25-27页 |
2.3 二系悬挂系统 | 第27-28页 |
2.4 驱动系统 | 第28-29页 |
2.5 制动系统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中低速磁浮线路最小坡段长度理论分析 | 第31-38页 |
3.1 车辆类型和速度 | 第31-32页 |
3.2 最小竖曲线半径值 | 第32-35页 |
3.3 坡段长度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建立中低速磁浮列车-线路系统模型 | 第38-49页 |
4.1 模型中的假定 | 第38-39页 |
4.2 车体与悬浮架受力分析及动力学方程 | 第39-41页 |
4.3 磁浮列车模型 | 第41-43页 |
4.3.1 建模软件 | 第41页 |
4.3.2 磁浮列车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4.4 磁浮线路 | 第43-48页 |
4.4.1 磁浮线路的结构特点 | 第43-45页 |
4.4.2 磁浮线路不平顺功率谱 | 第45-47页 |
4.4.3 磁浮线路建模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中低速磁浮列车最小坡段长度动力仿真分析 | 第49-64页 |
5.1 动力学评价方法 | 第49-52页 |
5.1.1 平稳性指标 | 第49-50页 |
5.1.2 舒适度评价依据 | 第50-52页 |
5.2 竖曲线半径的影响分析 | 第52-55页 |
5.3 坡度代数差的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5.4 坡段长度的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5.4.1 车辆振动叠加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5.4.2 夹坡段长度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5.4.3 车速的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