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论文

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研究背景第9-21页
    1.1 共情第9-10页
        1.1.1 共情的定义第9-10页
        1.1.2 共情的意义第10页
    1.2 疼痛共情第10-15页
        1.2.1 疼痛者与疼痛共情第10-12页
        1.2.2 观察者与疼痛共情第12-14页
        1.2.3 疼痛共情的核心脑区第14页
        1.2.4 疼痛共情的ERP研究第14-15页
    1.3 社会经济地位与疼痛共情第15-17页
        1.3.1 社会经济地位与生理疼痛第15页
        1.3.2 社会经济地位与疼痛共情第15-17页
    1.4 问题提出第17-19页
        1.4.1 研究述评第17-19页
        1.4.2 研究意义第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1页
2 实验一 感知主体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第21-27页
    2.1 研究目的第21页
    2.2 研究假设第21页
    2.3 研究对象第21页
    2.4 研究材料第21-22页
        2.4.1 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量表(SSS-A)第21页
        2.4.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第21-22页
        2.4.3 疼痛共情图片第22页
    2.5 研究设计第22页
    2.6 研究流程第22-23页
    2.7 结果第23-25页
        2.7.1 两组被试控制变量测量结果第23页
        2.7.2 疼痛程度评定数据第23-24页
        2.7.3 自我难受程度评定数据第24-25页
    2.8 讨论第25-27页
3 实验二 疼痛客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第27-37页
    3.1 研究目的第27页
    3.2 研究假设第27页
    3.3 研究对象第27页
    3.4 研究材料第27-28页
        3.4.1 刺激图片第27-28页
        3.4.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第28页
    3.5 研究设计第28页
    3.6 实验程序第28-29页
    3.7 数据采集及分析第29-30页
    3.8 结果第30-35页
        3.8.1 行为数据第30页
        3.8.2 脑电数据第30-35页
    3.9 讨论第35-37页
4 总讨论第37-39页
    4.1 总讨论第37-38页
        4.1.1 观察者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疼痛共情的影响第37页
        4.1.2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信息对疼痛共情的调节作用第37-38页
    4.2 不足与展望第38-39页
5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9页
附录第49-57页
致谢第57-59页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rp94及miR-365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司马迁: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第五章英汉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