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扬州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6-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7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7-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技术关键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4.1 技术关键 | 第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 第12-13页 |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及分类 | 第12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 第12-13页 |
2.2 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2.1 创新能力的定义 | 第13-14页 |
2.2.2 创新能力的维度划分 | 第14-15页 |
2.3 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3.1 创新绩效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2 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 | 第16-17页 |
2.3.3 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2.4 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4.1 企业绩效的概念 | 第18-19页 |
2.4.2 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2.4.3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21-30页 |
3.1 各变量的维度选择 | 第21-23页 |
3.1.1 企业创新能力的维度选择 | 第21-22页 |
3.1.2 企业创新绩效的维度选择 | 第22页 |
3.1.3 企业绩效的维度选择 | 第22-23页 |
3.2 各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 第23-25页 |
3.2.1 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3.2.2 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4-25页 |
3.2.3 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第25页 |
3.3 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25-30页 |
3.3.1 总模型及其假设 | 第25-26页 |
3.3.2 子模型A及其假设 | 第26-27页 |
3.3.3 子模型B及其假设 | 第27-28页 |
3.3.4 子模型C及其假设 | 第28-30页 |
4 实证调查 | 第30-34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0页 |
4.2 样本获取及分布 | 第30-31页 |
4.3 统计方法 | 第31页 |
4.4 各变量的度量 | 第31-34页 |
4.4.1 自变量 | 第31-32页 |
4.4.2 中间变量 | 第32页 |
4.4.3 因变量 | 第32-34页 |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34-47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35-36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5.4 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39-47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6.1 假设验证 | 第47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6.3 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6.3.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6.3.2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50页 |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