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二、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三、归纳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概况 | 第20-32页 |
第一节 男性数量多于女性 | 第20-23页 |
第二节 主人公角色定位 | 第23-28页 |
一、职业方面 | 第23-26页 |
二、家庭方面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人物形象塑造 | 第28-32页 |
一、性格定位刻板化 | 第28-29页 |
二、外貌形象刻画有失偏颇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关于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对初中学生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32-3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32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对女学生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一、缺乏学习典范,不利于建立主体性 | 第35-36页 |
二、歪曲两性关系的认识,限制多元化发展 | 第36页 |
三、加剧性别自卑感的内化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对男学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一、过度拔高自身的优越感 | 第37页 |
二、形成不合理的社会角色定位 | 第37-38页 |
三、增加心理负担,阻碍全面发展 | 第38页 |
第四节 对学生学习文本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第一节 社会性别文化因素 | 第40-41页 |
一、社会性别刻板观念 | 第40-41页 |
二、家庭传统性别观念 | 第41页 |
第二节 教材编选因素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教师教学因素 | 第42-44页 |
一、教师的个人性别意识观 | 第43页 |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学生自身因素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针对教材中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语文教育的改进策略 | 第46-54页 |
第一节 对教育制度的改进建议 | 第46-48页 |
一、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 第46-47页 |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对教材编者的建议 | 第48-50页 |
一、建立并加强自我的性别平等意识 | 第48-49页 |
二、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观念 | 第49页 |
三、调整改善教材内容的性别比例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 第50-54页 |
一、正视并改正自己的性别意识观 | 第50-51页 |
二、改善课堂环境中的互动关系 | 第51页 |
三、对教材中的性别不平等内容提出质疑 | 第51-52页 |
四、把性别平等理念纳入到教学实践中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关于小说选文中的主人公性别对初中学生学习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