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 ·维生素 C 生产中混菌的应用 | 第10-15页 |
| ·维生素 C 的人工合成 | 第10-11页 |
| ·微生物 C 二步混菌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提高维生素 C 产量的方法 | 第13-15页 |
| ·微生物适应性进化策略及应用 | 第15-18页 |
| ·生物的进化 | 第15页 |
| ·进化的选择压力 | 第15-16页 |
| ·单细菌的进化 | 第16-17页 |
| ·微生物共进化中的相互作用 | 第17-18页 |
| ·代谢水平研究及应用 | 第18-22页 |
| ·微生物代谢水平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微生物共培养中相互作用的代谢表征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41页 |
| ·两菌培养条件 | 第25-29页 |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5-27页 |
| ·实验菌种 | 第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培养条件 | 第27-29页 |
| ·进化实验方案 | 第29-31页 |
| ·进化实验过程 | 第29页 |
| ·进化单菌研究 | 第29-30页 |
| ·进化后混菌发酵实验 | 第30-31页 |
| ·进化后菌种不同搭配固体板表征 | 第31页 |
| ·测试分析 | 第31-41页 |
| ·菌浓的测定 | 第31-32页 |
| ·2-酮基-L-古龙酸和 L-山梨糖浓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 ·菌液 pH 值测定 | 第33页 |
| ·混菌中单菌菌数的测定 | 第33-36页 |
|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 | 第36-37页 |
| ·代谢水平分析 | 第37-39页 |
| ·磷脂水平分析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动态选择压力下混菌适应性进化过程研究 | 第41-56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 ·过程参数在进化中的动态变化 | 第41-45页 |
| ·进化后酮古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研究 | 第45-47页 |
| ·进化后蜡状芽孢杆菌生长研究 | 第47-48页 |
| ·不同进化阶段两菌交叉搭配发酵 | 第48-53页 |
| ·进化后蜡状芽孢杆菌产孢能力变化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菌株胞内代谢物随适应性进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 第56-66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 ·影响酮古龙酸杆菌生长产酸的胞内代谢物随进化过程的变化 | 第56-59页 |
| ·蜡状芽孢杆菌胞影响混菌产酸关键代谢物随进化过程变化 | 第59-61页 |
| ·混菌体系代谢配合关系随适应性进化过程的变化 | 第61-63页 |
| ·细胞膜通透性随进化过程的变化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细胞膜磷脂代谢物随适应性进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 第66-79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8页 |
| ·菌种磷脂分子定性 | 第66-69页 |
| ·适应性进化对菌种磷脂分子含量的宏观影响 | 第69-70页 |
| ·与蜡状芽孢杆菌膜的通透性和产孢相关磷脂分子随进化的变化 | 第70-74页 |
| ·酮古龙酸杆菌磷脂分子随适应性进化的变化规律 | 第74-76页 |
| ·混菌磷脂分子随适应性进化的变化规律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进化的两菌在固体板上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化 | 第79-94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9-93页 |
| ·菌体爬动能力的变化 | 第79-81页 |
| ·菌株代谢物含量随适应性进化过程显著性分析 | 第81-83页 |
| ·进化前后菌株交叉搭配胞内代谢物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 第83-84页 |
| ·进化前后菌株交叉搭配胞内、胞外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84-87页 |
| ·进化前后菌株交叉搭配胞内嘌呤核苷酸含量变化 | 第87-88页 |
| ·糖酵解途经和 TCA 循环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变化 | 第88-89页 |
| ·与氧化过程有关的代谢物含量变化 | 第89-91页 |
| ·进化前后菌株交叉搭配胞内其他代谢物含量变化 | 第91页 |
| ·进化菌株两菌相互作用关系变化的代谢角度分析 | 第91-93页 |
| ·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 ·结论 | 第94-95页 |
| ·创新点 | 第95页 |
| ·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9-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