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的理论解释 | 第11-12页 |
|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上质量安全信号传递问题的研究 | 第12页 |
|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关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治理结构设计的研究 | 第13-14页 |
| ·述评 | 第14页 |
| 3 研究框架与内容概要 | 第14-16页 |
| 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农产品 | 第17页 |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7页 |
| ·农产品供应链 | 第17-18页 |
| ·农产品供应链治理 | 第18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1页 |
| ·契约理论 | 第21页 |
| ·演化博弈论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农产品供应链治理模式分析 | 第24-37页 |
| 1 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现状 | 第24-25页 |
| ·契约型治理 | 第24页 |
| ·信誉机制治理 | 第24-25页 |
| 2 现代化的供应链模式 | 第25-35页 |
| ·农超对接模式 | 第25-32页 |
| ·农批对接模式 | 第32-35页 |
| 3 农超对接模式与农批对接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 ·两种模式的相似性 | 第35-36页 |
| ·两种模式的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农产品供应链中双边关系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37-50页 |
| 1 农户与经销商之间的收益分配分析 | 第37-41页 |
| ·农产品供应链上参与主体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机理分析 | 第37-39页 |
| ·农产品供应链上参与主体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的收益分配 | 第39-41页 |
| 2 农户和经销商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41-43页 |
| 3 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43-49页 |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国外保障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7页 |
| 1 国外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模式 | 第50-54页 |
| ·美国模式 | 第50-51页 |
| ·日本模式 | 第51-53页 |
| ·荷兰模式 | 第53-54页 |
| 2 国外农产品供应链对我国的启示 | 第54-56页 |
| ·对供应链各参与主体的启示 | 第54-55页 |
|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启示 | 第55页 |
| ·对政策层面的启示 | 第55-56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供应链环境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路改进 | 第57-61页 |
| 1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供应链上成员的契约合作程度 | 第57页 |
| 2 规范政府管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57-58页 |
|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进程 | 第58-59页 |
| 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 第59-60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