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视角的薪酬激励方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二、 理论综述 | 第10-18页 |
(一) “心理账户”概念的由来 | 第10-12页 |
(二) 心理账户的特征 | 第12-15页 |
(三) 心理账户的编码规则 | 第15-17页 |
(四) 心理账户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研究主题 | 第18-21页 |
(一) 实验一、薪酬激励的预期参照点效应 | 第18-19页 |
(二) 实验二、薪酬激励的得失强度效应 | 第19-20页 |
(三) 实验三、薪酬激励的价值形式效应 | 第20-21页 |
四、 实验一:薪酬激励的预期参照点效应 | 第21-27页 |
(一) 目的 | 第21页 |
(二) 方法 | 第21-22页 |
(三) 结果 | 第22-23页 |
(四) 讨论 | 第23-27页 |
五、 实验二:薪酬激励的得失强度效应 | 第27-31页 |
(一) 目的 | 第27页 |
(二) 方法 | 第27-28页 |
(三) 结果 | 第28-29页 |
(四) 讨论 | 第29-31页 |
六、 实验三:薪酬激励的价值形式效应 | 第31-37页 |
(一) 目的 | 第31页 |
(二) 方法 | 第31-32页 |
(三) 结果 | 第32-35页 |
(四) 讨论 | 第35-37页 |
七、 总讨论 | 第37-41页 |
八、 创新与不足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1 实验一自编问卷 | 第45-47页 |
附录 2 实验二自编问卷 | 第47-48页 |
附录 3 实验三自编问卷 | 第48-49页 |
附录 4 实验三对数线性模型的饱和模型检验结果 | 第49-53页 |
附录 5 实验三对数线性模型的简约模型检验结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