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貌似”及相关“X似”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4页
   ·选题缘由第10页
   ·前人研究综述第10-12页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2页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第12页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2-13页
   ·需要说明的标注符号第13-14页
第一章 “貌似”与“看似”*第14-26页
 1. 句法表现与配合连用第14-19页
   ·句法表现第14-17页
   ·句中位置第17-18页
   ·与助动词连用第18-19页
 2. 隐含否定和意外情态第19-22页
   ·隐含否定第19-21页
   ·意外情态第21-22页
 3. 关联转折和篇章衔接第22-25页
   ·关联转折第22-24页
   ·篇章衔接第24-25页
 4. 小结第25-26页
第二章 “貌似”与“像似”、“疑似”第26-44页
 1. 鉴定动词与副词的标准第26-28页
 2. 共时用法与分布搭配第28-31页
   ·动词的述谓方式第28-29页
   ·副词的限定功能第29-31页
 3. 语义特征和用法差异第31-34页
   ·语素差异第31-32页
   ·语义背景第32-34页
 4.篇章衔接和情态功能第34-37页
   ·篇章衔接第34-36页
   ·情态功能的区别第36-37页
 5. 虚化历程和动因机制第37-43页
   ·虚化历程第37-39页
   ·动因机制第39-43页
     ·句法位置第39-40页
     ·语义泛化第40-41页
     ·词族类推第41-42页
     ·实现的可能性第42-43页
 6.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貌似2”与“貌似1”*第44-56页
 1. “貌似2”与“貌似1”的区别第44-47页
   ·评价与评判的区别第44-45页
   ·主客视角的不同第45-46页
   ·言者信任度的强弱第46-47页
 2. “貌似2”产生的动因第47-50页
   ·语用推理第47-48页
   ·重新理解第48-49页
   ·词族感染第49-50页
   ·追新求异第50页
 3. “貌似2”的用法及特点第50-55页
   ·句中位置第50-52页
   ·语义特征第52-53页
   ·语用功能第53-54页
   ·语体风格第54-55页
 4.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X似”发展的历时考察第56-68页
 1. “貌似”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第56-61页
   ·从跨层结构到凝固成词第56-58页
   ·从动词到副词第58-59页
   ·制约词汇化的因素第59-60页
   ·语法化的机制第60-61页
 2. “看似”的语法化第61-63页
   ·“看”的语义演变过程第61页
   ·从跨层结构到动词第61-62页
   ·从动词到副词第62-63页
   ·“看似”的句法关联功能第63页
 3. “像似”的语法化第63-64页
 4. “疑似”的语法化第64-66页
 5. 四者历时层面的差异第66-67页
 6. 小结第67-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克兰高校汉语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及其改善对策--以基辅国家语言大学为例
下一篇:当代汉语“更”及“更X”的功能扩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