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述宾结构语义关系综合考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关于《论语》和《孟子》 | 第9-10页 |
第二节 述宾结构研究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第三节 语料的处理及语义关系的确定 | 第13-16页 |
第一章 《论语》《孟子》述宾结构的构成 | 第16-44页 |
第一节 述语的构成 | 第16-28页 |
一、 动词性述语 | 第16-22页 |
二、 名词、形容词、数词性述语 | 第22-28页 |
第二节 《论语》《孟子》宾语的构成 | 第28-39页 |
一、 词作宾语 | 第29-32页 |
二、 词组作宾语 | 第32-38页 |
三、 句子作宾语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述宾结构与特殊句式 | 第39-42页 |
一、 宾语前置句 | 第39-41页 |
二、 双宾语句 | 第41-42页 |
三、 兼语句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二章 《论语》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 第44-55页 |
第一节 受事宾语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关系宾语 | 第45-49页 |
一、 处所宾语 | 第46页 |
二、 对象宾语 | 第46-47页 |
三、 比较宾语 | 第47页 |
四、 处置宾语 | 第47-48页 |
五、 原因宾语 | 第48页 |
六、 目的宾语 | 第48页 |
七、 给予宾语 | 第48-49页 |
八、 替做宾语 | 第49页 |
第三节 施事、主题宾语 | 第49-51页 |
一、 施事宾语 | 第49-50页 |
二、 主题宾语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其他宾语 | 第51-54页 |
一、 存在宾语 | 第51-52页 |
二、 表称宾语 | 第52-53页 |
三、 类似宾语 | 第53-54页 |
四、 时间宾语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孟子》述宾结构的语义关系 | 第55-68页 |
第一节 受事宾语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关系宾语 | 第56-61页 |
一、 处所宾语 | 第56-57页 |
二、 对象宾语 | 第57页 |
三、 比较宾语 | 第57-58页 |
四、 处置宾语 | 第58-59页 |
五、 原因宾语 | 第59-60页 |
六、 目的宾语 | 第60页 |
七、 给予宾语 | 第60-61页 |
八、 替做宾语 | 第61页 |
第三节 施事、主题宾语 | 第61-63页 |
一、 施事宾语 | 第61-62页 |
二、 主题宾语 | 第62-63页 |
第四节 其他宾语 | 第63-67页 |
一、 存在宾语 | 第63-64页 |
二、 表称宾语 | 第64-65页 |
三、 类似宾语 | 第65-66页 |
四、 时间宾语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论语》《孟子》述宾结构语义关系比较 | 第68-79页 |
第一节 语义关系类型的比较 | 第68-71页 |
一、 两书中述宾结构在语义类型分布上的相同点 | 第68-69页 |
二、 两书中述宾结构在语义类型分布上的不同点 | 第69-71页 |
第二节 构成相同的述宾结构语义关系比较 | 第71-74页 |
一、 反之 | 第71-72页 |
二、 信之 | 第72-73页 |
三、 学之 | 第73页 |
四、 行之 | 第73-74页 |
第三节 述语相同的述宾结构语义关系比较 | 第74-78页 |
一、 先、后 | 第74页 |
二、 远 | 第74-75页 |
三、 出 | 第75页 |
四、 为 | 第75-76页 |
五、 朝 | 第76页 |
六、 进 | 第76-77页 |
七、 服 | 第77页 |
八、 视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