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民间故事的传承方式对幼儿接受理解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一、绪论第8-22页
 (一) 研究缘起第8页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11页
  1. 民间故事第8-9页
  2. 传承方式第9页
  3. 接受理解第9-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 文学与民俗学视野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2. 文化人类学视野的研究第13-15页
  3. 教育学视野的研究第15-16页
  4. 心理学视野的研究第16-18页
  5. 哲学视野的研究第18-22页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第22-33页
 (一) 实验研究的设计第22-25页
  1. 研究组别的安排意图第22页
  2. 研究传承方式的意图第22-23页
  3. 研究假设的因果关系第23-24页
  4. 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二) 实验的实施第25-33页
  1. 测查表结构及编制依据第25-27页
  2. 测查指导语的设计第27页
  3. 培训主试第27-28页
  4. 信效度检验第28-31页
  5. 被试的选择第31页
  6. 研究材料的选择第31页
  7. 测查的实施第31-33页
三、实验数据分析第33-62页
 (一) 不同年龄幼儿的总成绩分析第33-41页
  1. 不同年龄幼儿接受理解效果的总成绩分析第33-34页
  2. 不同年龄幼儿在四种传承方式活动中的接受理解效果分析第34-35页
  3. 幼儿年龄和传承方式交互作用的分析第35-41页
 (二) 四种传承方式下,四个公因子得分的差异分析第41-52页
  1.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不同年龄幼儿在公因子1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41-46页
  2.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不同年龄幼儿在公因子2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46-47页
  3.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不同年龄幼儿在公因子3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47-48页
  4.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不同年龄幼儿在公因子4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48-52页
 (三)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中班幼儿在四个公因子上的接受理解效果分析第52-56页
  1.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中班幼儿在公因子1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2-54页
  2.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中班幼儿在公因子2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4页
  3. 四种传承方式活动中,中班幼儿在公因子3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4-55页
  4.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中班幼儿在公因子4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5-56页
 (四)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大班幼儿在四个公因子上的接受理解效果分析第56-62页
  1.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大班幼儿在公因子1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7-58页
  2.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大班幼儿在公因子2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58-60页
  3.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大班幼儿在公因子3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60-61页
  4. 四种传承方式条件下,大班幼儿在公因子4上的接受理解效果比较第61-62页
四、讨论第62-66页
 (一) 对于四种传承方式的解读第62-64页
 (二) 对于中班幼儿第一种传承方式效果最优原因的解读第64-65页
 (三) 对于大班幼儿第四种传承方式效果最优原因的解读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A 绘本《红豆娃》以及故事第69-73页
附录B 绘本《爱发脾气的大黑鱼》以及故事第73-75页
附录C 《红豆娃》“观察与测查”指导语第75-77页
附录D 《爱发脾气的大黑鱼》测查指导语第77-78页
附录E 民间故事传承活动效果观察/测查表第78-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使用不同课程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以使用蒙氏数学与浙江省编教师用书的两位教师为例
下一篇:流动儿童家长学前教育需求及满足研究--以杭州市X幼儿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