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竞争战略 | 第7-8页 |
·社会网络背景下的技术创新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的现有成果概述 | 第9-10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0-11页 |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6-38页 |
·社会资本的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社会资本的内涵 | 第16-19页 |
·社会资本的分类 | 第19-20页 |
·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20-22页 |
·技术创新文献概述 | 第22-29页 |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动向 | 第22-25页 |
·技术创新的几种最新理论 | 第25-27页 |
·技术创新的测量 | 第27-29页 |
·企业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 第29-34页 |
·企业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关系研究中的主流观点 | 第29-33页 |
·企业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关系研究中的其他观点 | 第33-34页 |
·公共关系理论文献概述 | 第34-38页 |
·公共关系系统观的发展 | 第34-35页 |
·公共关系关系观的发展 | 第35-38页 |
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8-44页 |
·概念模型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9-44页 |
·社会资本 | 第39-40页 |
·资源获取 | 第40-41页 |
·技术创新绩效 | 第41-42页 |
·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的提出 | 第42-44页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44-53页 |
·文献研究 | 第44页 |
·调研访谈与案例研究 | 第44-45页 |
·变量的测度和评价指标设计 | 第45-49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45-46页 |
·中间变量 | 第46-47页 |
·解释变量 | 第47-49页 |
·问卷设计与实施调查 | 第49-53页 |
·问卷设计 | 第49-51页 |
·问卷调查及有效性控制 | 第51-53页 |
5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因子分析 | 第54-57页 |
·社会资本指标因子分析 | 第54-55页 |
·资源获取指标因子分析 | 第55-56页 |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因子分析 | 第56-5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回归分析 | 第58-62页 |
·社会资本各因子对信息获取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58-59页 |
·社会资本各因子对知识获取的回归分析 | 第59-60页 |
·社会资本各因子对资金获取的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资源获取各因子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社会资本与资源获取 | 第62-63页 |
·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 | 第63页 |
·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 第63-65页 |
6 案例研究 | 第65-73页 |
·申欧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概况 | 第65页 |
·公司研发体系和业务构成简介 | 第65-67页 |
·公司研发体系 | 第65-66页 |
·公司业务构成 | 第66-67页 |
·公司技术创新绩效 | 第67页 |
·申欧的经营和公共关系活动及产生的效果 | 第67-70页 |
·用户和政府 | 第67-69页 |
·行业协会、学校和科研院所、销售商 | 第69页 |
·金融机构、媒体、合作伙伴等 | 第69-70页 |
·案例评析与总结 | 第70-7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9页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73-75页 |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75-76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几点建议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1 | 第84-88页 |
附录2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