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衡量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机制的指标设计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四、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机制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一) 关于影响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因素问题 | 第14-15页 |
(二) 关于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规律问题 | 第15-16页 |
(三) 关于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轨迹问题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影响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个人因素 | 第18-38页 |
一、年龄 | 第18-21页 |
(一) 31岁到40岁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黄金季节 | 第18-19页 |
(二) 较早成为组织的培养对象 | 第19-20页 |
(三) 年龄政策对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影响较大 | 第20页 |
(四) 年龄结构差异对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影响较小 | 第20-21页 |
二、智力水平 | 第21-25页 |
(一) 领导岗位对公共部门青年的智力水平要求较高 | 第21-22页 |
(二) 公共部门领导岗位智力因素要求偏重语言理解、语言推理和抽象推理 | 第22-23页 |
(三) 公共部门领导岗位知识要求较为广泛 | 第23-25页 |
三、形象 | 第25-28页 |
(一) 形象对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非常重要 | 第25页 |
(二) 人品好、语言得体、业绩突出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树立自身形象的关键 | 第25-27页 |
(三) 青年领导人品好具有多方面内容,但良好作风、富有感恩情节和公平心是其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四、性格 | 第28-31页 |
(一)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通常性格较为外向 | 第28-29页 |
(二)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性格特征较为多元 | 第29-31页 |
五、能力 | 第31-34页 |
(一)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集中 | 第31-32页 |
(二)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能力获取方式主要是实践和教育 | 第32-33页 |
(三) 特长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就总体而言,对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作用有限 | 第33页 |
(四) 口才、写作、协调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三项主要特长 | 第33-34页 |
六、教育 | 第34-38页 |
(一)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继续教育增加,高学历成增长趋势 | 第34-35页 |
(二) 博士担任领导是公关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新亮点 | 第35页 |
(三) 党校学习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重要方式 | 第35-36页 |
(四)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但经济和理工类相对更多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影响公共部门领导成长的环境因素 | 第38-54页 |
一、家庭 | 第38-39页 |
二、机遇 | 第39-41页 |
三、人际关系 | 第41-45页 |
(一) 人际关系是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 第41-42页 |
(二) 各种人际关系都影响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但与上司的关系最为重要 | 第42-44页 |
(三)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方法多种多样,但“平等待人”与“真诚”是他们的共性 | 第44-45页 |
四、组织培养 | 第45-47页 |
(一)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很早进入组织培养视线,较早纳入组织培养对象 | 第45-46页 |
(二) 调派基层锻炼、理论和业务培训、助理制度是组织培养公共部门青年领导干部的主要方式 | 第46-47页 |
(三) 组织主要培养公共部门青年领导的全局掌控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适应能力和依靠群众的能力 | 第47页 |
五、组织人事政策 | 第47-49页 |
六、人事变动 | 第49-50页 |
七、地区、部门和岗位差异 | 第50-54页 |
(一) 发达地区和撼市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较快,落后地区和农村青年领导成长较慢 | 第50-51页 |
(二) 省、部等高级机构青年领导干部成长较快,乡镇等基层组织青年领导成长较慢 | 第51-52页 |
(三) 业务主线岗位上的青年领导成长较快,业务辅助岗位青年领导成长较慢,综合辅助岗位例外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轨迹 | 第54-60页 |
一、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轨迹的主要模式 | 第54-57页 |
(一) “循序渐进”模式 | 第54页 |
(二) “突飞猛进”模式 | 第54-55页 |
(三) “条块并举”模式 | 第55页 |
(四) “上下交错”模式 | 第55-56页 |
(五) “由外向内”模式 | 第56-57页 |
二、公共部门青年领导成长轨迹的主要特征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0-65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0-63页 |
(一) 年龄方面 | 第60页 |
(二) 知识与智力水平方面 | 第60页 |
(三) 形象方面 | 第60页 |
(四) 性格方面 | 第60-61页 |
(五) 能力方面 | 第61页 |
(六) 教育方面 | 第61页 |
(七) 家庭方面 | 第61页 |
(八) 机遇方面 | 第61-62页 |
(九) 人际关系方面 | 第62页 |
(十) 组织培养方面 | 第62页 |
(十一) 组织人事政策方面 | 第62页 |
(十二) 人事变动方面 | 第62页 |
(十三) 地区、部门和岗位差异方面 | 第62-63页 |
(十四) 成长轨迹方面 | 第63页 |
二、研究限制 | 第63页 |
(一) 抽样方面的限制 | 第63页 |
(二) 资料方面的限制 | 第63页 |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 第63-65页 |
(一) 关于研究主题方面 | 第64页 |
(二) 关于抽样方面 | 第64页 |
(三) 关于资料方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件一: | 第67-72页 |
附件二: | 第72-73页 |
声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