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图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6-17页 |
·虚拟经营及虚拟企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虚拟经营模式的界定 | 第18-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0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21-22页 |
·企业重组理论 | 第22页 |
·合作竞争战略理论 | 第22-23页 |
·新木桶理论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模式取得的进展 | 第25-27页 |
·突破了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限制 | 第25-26页 |
·达到了快速扩张的目的 | 第26页 |
·具有了最大的灵活性 | 第26-27页 |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模式的实施 | 第33-43页 |
·市场机遇的识别 | 第33-34页 |
·战略环节的选择 | 第34-35页 |
·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35-38页 |
·预备阶段 | 第36页 |
·核心能力确定阶段 | 第36页 |
·淘汰、筛选阶段 | 第36-38页 |
·综合评价阶段 | 第38页 |
·虚拟经营具体运作模式的选择 | 第38-41页 |
·实行业务外包和承包外包业务 | 第38-39页 |
·组建动态虚拟策略联盟 | 第39-40页 |
·企业共生 | 第40-41页 |
·虚拟销售 | 第41页 |
·虚拟研发部门 | 第41页 |
·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 | 第41-42页 |
·利益分配的原则 | 第41-42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虚拟经营模式的支撑条件 | 第43-51页 |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虚拟经营模式的外部支撑条件 | 第43-45页 |
·完善法制环境,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 第43页 |
·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 | 第43-44页 |
·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 第44-45页 |
·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 第45页 |
·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虚拟经营模式的内部支撑条件 | 第45-50页 |
·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 | 第45-46页 |
·不断提升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46-47页 |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 第47页 |
·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 第47-48页 |
·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柔性化 | 第48-49页 |
·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 | 第49页 |
·加大品牌和R&D的投入力度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