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2 并购经济后果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7-22页 |
·经济后果理论 | 第17-18页 |
·代理人理论 | 第17页 |
·奖酬计划理论 | 第17页 |
·债务契约理论 | 第17-18页 |
·政治成本理论 | 第18页 |
·并购经济后果观 | 第18-20页 |
·并购经济后果的实质 | 第18-19页 |
·并购的目标 | 第19页 |
·上市公司并购的决策分析 | 第19-20页 |
·并购经济后果的表现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并购对上市公司税收决策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22-31页 |
·出资方式的选择对税收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2-25页 |
·不同出资方式对税收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2-24页 |
·选择现金出资方式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税收政策的选择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5-29页 |
·跨地区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5-28页 |
·跨行业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8-29页 |
·盈亏相抵的选择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9页 |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29-30页 |
·纳税主体属性的变化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并购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31-38页 |
·最优筹资方式的选择方法 | 第31-34页 |
·传统的筹资决策方法 | 第31-32页 |
·改进后的筹资决策方法 | 第32-34页 |
·研究设计 | 第34-35页 |
·样本选取 | 第34-35页 |
·数据选择 | 第35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5页 |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 | 第35-36页 |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并购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38-49页 |
·研究假设 | 第38-39页 |
·研究设计 | 第39页 |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数据选择 | 第39页 |
·变量构造 | 第39-43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9-41页 |
·分析模型 | 第41-43页 |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3-48页 |
·假设检验 | 第43-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建摩B并购的经济后果的实例应用 | 第49-57页 |
·背景资料 | 第49页 |
·建摩B概况 | 第49页 |
·目标公司概况 | 第49页 |
·并购的财务方式的选择对建摩B的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并购的出资方式对建摩B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并购的筹资方式对建摩B的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并购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52-54页 |
·并购对税收决策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52页 |
·并购对资本结构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52-53页 |
·并购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经济后果 | 第53-54页 |
·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54-56页 |
·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对策建议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附录 A 2002-2004年并购公司样本 | 第58-64页 |
附录 B 样本公司综合评价得分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