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1章 人类理解研究 | 第9-26页 |
·人类理解研究简述 | 第9-14页 |
·人类理解的起源 | 第14-17页 |
·理性与经验的交融 | 第14-16页 |
·主体间性的前提条件 | 第16-17页 |
·人类的理解存在 | 第17页 |
·人类理解的本质 | 第17-21页 |
·感觉和注意 | 第18-19页 |
·知觉和反省 | 第19-20页 |
·内化和比较 | 第20-21页 |
·人类理解的基本特征 | 第21-26页 |
·基础性和无意识性 | 第21-23页 |
·理解的主体差异性和语境依赖性 | 第23-24页 |
·理解的整体性和完形性 | 第24-26页 |
第2章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 第26-33页 |
·机器"理解"的物质条件 | 第26-27页 |
·机器"理解"的"眼"、"耳"和"脑"—"理解"的硬件 | 第26-27页 |
·机器"理解"的"芯"—"理解"的软件 | 第27页 |
·机器"理解"的一般过程和本质 | 第27-29页 |
·机器"理解"的迷宫 | 第29-33页 |
·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 第30-31页 |
·机器"理解"的"理发师悖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人类理解启示录 | 第33-37页 |
·两种理解的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前理解和后理解 | 第33-34页 |
·理解和非理解 | 第34页 |
·自然语言理解的可能出路和前景展望 | 第34-37页 |
·"芯"技术和"脑"容量 | 第34-35页 |
·期待的"升"和"降" | 第35页 |
·自然语言理解仿生学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