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15页 |
(一) 选题及其意义 | 第8-9页 |
1. 理论与实践方面 | 第8-9页 |
2. 新课程的性质方面 | 第9页 |
3.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方面 | 第9页 |
(二) 主要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 素质 | 第9-10页 |
2. 教师素质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 我国教师素质结构的宏观研究 | 第11-12页 |
2. 我国教师素质结构的微观研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二、高中历史教师素质问题的提出 | 第15-27页 |
(一) 新课程的挑战与教师传统角色的调适 | 第15-19页 |
1. 新课程的挑战 | 第15-16页 |
2. 教师传统角色的调适 | 第16-19页 |
(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角色定位 | 第19-23页 |
1.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 | 第19-20页 |
2. 心理健康的调适者与引导者 | 第20-21页 |
3. 课程资源的建构者与开发者 | 第21-22页 |
4.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者 | 第22-23页 |
(三) 高中历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 第23-27页 |
1. 高中历史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 | 第23-24页 |
2.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 第27-39页 |
(一) 高尚的职业道德 | 第27-28页 |
1. 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 | 第27-28页 |
2. 高尚的师德 | 第28页 |
(二) 先进的教育理念 | 第28-31页 |
1. 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 | 第29页 |
2. 确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29-30页 |
3. 确立现代历史教学观 | 第30-31页 |
(三) 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 | 第31-34页 |
1. 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 | 第31-32页 |
2. 必需的教育教学知识 | 第32页 |
3. 兼备的多种文化知识 | 第32-34页 |
(四) 复合型的教育能力素质 | 第34-38页 |
1. 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 | 第34-35页 |
2. 信息获取和创新能力 | 第35-36页 |
3. 教学科研能力 | 第36-37页 |
4. 自我反思能力 | 第37-38页 |
(五) 健康的身心素质 | 第38-39页 |
四、如何提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师素质 | 第39-49页 |
(一) 教师素质构建的一般原则 | 第39-41页 |
1. 民主开放性 | 第39页 |
2. 探究实践性 | 第39-40页 |
3. 合作互动性 | 第40页 |
4. 自主创新性 | 第40-41页 |
(二)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素质的策略与途径 | 第41-49页 |
1.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素质的目标与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合区域资源特色的集中培训 | 第42-45页 |
3. 结合校本培训的自我专业发展 | 第45-49页 |
五、余论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