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其他食品制造论文

硅窗气调包装延长茶树菇贮藏期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果蔬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化学保鲜技术第11-12页
     ·辐照及电子保鲜技术第12页
     ·现代生物技术保鲜第12-13页
     ·物理技术保鲜第13页
   ·果蔬气调包装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13-17页
     ·果蔬气调包装保鲜技术进展第13-14页
     ·包装材料与MAP第14-15页
     ·初始气体浓度、贮藏温度对果蔬MAP 的影响第15页
     ·果蔬硅窗气调包装保鲜技术进展与应用第15-16页
     ·MAP 的果蔬呼吸模型第16-17页
   ·食用菌采后生理生化研究进展第17-20页
     ·食用菌的呼吸生理第17页
     ·食用菌的乙烯释放生理第17-18页
     ·食用菌的水分代谢生理第18页
     ·食用菌的糖代谢生理第18页
     ·食用菌的抗坏血酸与总有机酸代谢生理第18-19页
     ·食用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生理第19页
     ·食用菌的膜脂过氧化与抗氧化酶类的变化第19-20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20-21页
     ·预冷第20页
     ·辐射处理第20页
     ·普通冷藏第20页
     ·气调贮藏第20页
     ·其他贮藏技术第20-21页
   ·茶树菇及其贮藏保鲜技术第21页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1-22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参考文献第22-28页
第二章 茶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方法的研究第28-42页
   ·前言第28页
   ·材料和方法第28-32页
     ·实验材料第28页
     ·仪器设备第28-29页
     ·实验设计第29页
     ·气调包装第29-30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30-32页
       ·气体分析第30页
       ·失重率的测定第30页
       ·呼吸强度的测定第30-31页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第31页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第31页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第31-32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32页
     ·统计分析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气调包装内O_2浓度与CO_2浓度的变化第32-33页
     ·乙醇的产生与茶树菇的呼吸特性第33-34页
     ·乙烯的产生和释放量变化第34页
     ·失重率变化第34-35页
     ·呼吸强度的变化第35-36页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第37页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第38-39页
   ·本章小节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第三章 硅窗气调包装贮藏茶树菇的工艺及优化第42-74页
   ·贮藏条件对硅窗气调包装茶树菇的影响第42-67页
     ·前言第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仪器设备第42-43页
       ·气调包装第43页
       ·实验设计第43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43-44页
       ·统计分析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67页
       ·初始气体组成对茶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第44-53页
       ·硅窗面积大小对茶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第53-60页
       ·贮藏温度对茶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第60-67页
   ·硅窗气调包装贮藏茶树菇的工艺优化第67-71页
     ·前言第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实验材料第67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7页
       ·实验设计与气调包装第67页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67页
       ·分析检测方法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硅窗气调包装对茶树菇贮藏品质变化及细胞结构的影响第74-89页
   ·前言第74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实验材料第74页
     ·仪器设备第74-75页
     ·气调包装与试验设计第75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75-78页
       ·总糖含量测定第75页
       ·粗纤维的测定第75页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第75-76页
       ·原果胶和水溶性果胶(WSP)的测定第76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测定第76页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第76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76-77页
       ·氨基酸含量测定第77页
       ·硬度的测定第77页
       ·光镜观察茶树菇的显微结构第77-78页
       ·电镜观察茶树菇的超微结构第78页
     ·统计分析第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87页
     ·总糖含量的变化第78页
     ·粗纤维含量的变化第78-79页
     ·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第79-80页
     ·原果胶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的变化第80-81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变化第81页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第81-82页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82页
     ·总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82-83页
     ·茶树菇柄和茶树菇盖的硬度变化第83-84页
     ·茶树菇显微结构的变化第84-86页
     ·茶树菇超微结构的变化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第五章 硅窗气调包装贮藏延长茶树菇保鲜期的机制研究第89-102页
   ·前言第89页
   ·材料和方法第89-92页
     ·实验材料第89页
     ·仪器与设备第89-90页
     ·气调包装与实验设计第90页
     ·实验测试方法第90-92页
       ·包装盒内气体浓度测定第90页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90页
       ·细胞膜相对电导率测定第90页
       ·超氧阴离子(O_2~(-·))生成量的测定第90页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测定第90-91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第91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91-92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92页
     ·统计分析第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99页
     ·O_2浓度的变化第92-93页
     ·乙烯浓度的变化第93-94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第94页
     ·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第94-95页
     ·超氧阴离子(O_2~(-·))生成量的变化第95-96页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第96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96-97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第97-98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第98-99页
   ·本章小节第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2页
第六章 硅窗气调包装贮藏茶树菇的呼吸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02-114页
   ·前言第102页
   ·材料和方法第102-106页
     ·实验材料第102页
     ·仪器与设备第102-103页
     ·实验设计与气调包装第103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103页
       ·包装盒内的O_2和CO_2浓度分析第103页
       ·乙醇产生及释放量分析第103页
     ·呼吸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03-106页
       ·模型的选择第103-104页
       ·模型的假设第104页
       ·模型的构建第104-106页
       ·模型的验证第106页
     ·统计分析第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11页
     ·硅窗大小与气体浓度及茶树菇呼吸性质的变化第106-108页
     ·建模条件下的茶树菇呼吸特性与气体平衡分析第108-109页
     ·呼吸模型的参数值第109-110页
     ·模型的验证第110-111页
   ·本章小节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14-116页
论文创新点第116-117页
附录第117-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雕刻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策略分析--兼论建行江苏分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