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女高音共鸣形成的机制 | 第7-9页 |
(一) 歌唱共鸣的含义 | 第7页 |
(二) 共鸣腔体的类别及其运用 | 第7-8页 |
(三) 女高音共鸣形成的机制及其特点 | 第8-9页 |
二、不同嗓音类型女高音在共鸣运用上的特点 | 第9-15页 |
(一) 西洋唱法中不同类型女高音声部共鸣运用的特点 | 第9-14页 |
1、花腔女高音 | 第10-11页 |
2、抒情女高音 | 第11-13页 |
3、戏剧女高音 | 第13-14页 |
(二) 民族唱法中女高音声部共鸣运用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三、女高音共鸣是多种发声技巧互动的产物 | 第15-31页 |
(一) 要有深稳的气息作前提 | 第15-18页 |
1、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 | 第15页 |
2、腹式呼吸在女高音共鸣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 第15-18页 |
(二) 打开喉咙是完美女高音共鸣运用的关键 | 第18-22页 |
1、打开喉咙 | 第18页 |
2、打开喉咙是开启整体共鸣的钥匙 | 第18页 |
3、打开喉咙能帮助获得头腔共鸣 | 第18-19页 |
4、打开喉咙是完美女高音共鸣运用的关键 | 第19-20页 |
5、民族唱法中关于打开喉咙的特殊情况 | 第20-22页 |
(三) 歌唱中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是获得良好头腔共鸣的保障 | 第22-24页 |
1、声音位置 | 第22页 |
2、用想像中的“高位置”才能产生良好的头腔共鸣 | 第22-23页 |
3、歌唱中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是获得良好头腔共鸣的保障 | 第23-24页 |
(四) 平衡语言吐字与共鸣间的比重 | 第24-28页 |
1、“怎样说就怎样唱”之说的弊端 | 第24页 |
2、过分注重语言拼读规律容易忽略共鸣的运用 | 第24页 |
3、咬字清晰必先咬清辅音 | 第24-26页 |
4、元音的重要性及元音的高位置安放 | 第26-28页 |
5、由元音u所形成的头腔共鸣 | 第28页 |
(五) 女高音共鸣对音色的影响 | 第28-31页 |
四、达到女高音良好共鸣所需的训练 | 第31-36页 |
(一) 腹式呼吸的训练 | 第31-32页 |
(二) 打开喉咙的训练 | 第32-33页 |
(三) 声音高位置的训练 | 第33页 |
(四) 语言吐字之元音的训练 | 第33-36页 |
(五) 歌唱时要注意对良好心理素质及激情的培养 | 第36页 |
五、总结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1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