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文字研究
绪论 | 第1-16页 |
第一章 字量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字形结构 | 第19-34页 |
第一节 结构类型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春秋文字结构类型统计 | 第21-28页 |
第三节 春秋文字构形方式 | 第28-34页 |
第三章 新增字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新增字的来源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新增字义符构字的分布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新增字的流传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省简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偏旁部件省简 | 第41-45页 |
第二节 笔划省简 | 第45-49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增繁 | 第51-77页 |
第一节 增添义符 | 第51-57页 |
第二节 增添声符 | 第57-60页 |
第三节 增繁区别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增添同形 | 第61-62页 |
第五节 增添赘旁 | 第62-67页 |
第六节 增添赘笔 | 第67-74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74-77页 |
第六章 替换 | 第77-96页 |
第一节 方位互换 | 第77-80页 |
第二节 义符替换 | 第80-89页 |
第三节 声符替换 | 第89-93页 |
第四节 音化改造 | 第93-9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讹变 | 第96-106页 |
第一节 狭义讹变 | 第96-101页 |
第二节 一般讹错 | 第101-10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八章 时代特征 | 第106-121页 |
第一节 一般外部面貌 | 第107页 |
第二节 点画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偏旁 | 第108-114页 |
第四节 单字 | 第114-117页 |
第五节 鸟虫文饰 | 第117-120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九章 地域特征 | 第121-128页 |
结语 | 第128-13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3-137页 |
附录一 隶定字表 | 第137-156页 |
附录二 分期分域字形表 | 第156-193页 |
后记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