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 第1-14页 |
·缘起 | 第7页 |
·前人的研究 | 第7-13页 |
·关于致使范畴的研究 | 第7-10页 |
·关于“使”字句、“让”字句和“叫”字句的研究 | 第10-13页 |
·本文的做法、目的和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本文的做法和目的 | 第13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2.致使结构的语义参项 | 第14-21页 |
·状态动词(STATE VERBS)/动作动词(ACTION VERBS) | 第14-15页 |
·及物性(TRANSITIVITY) | 第15页 |
·自控度(CONTROL) | 第15-16页 |
·意愿性(VOLITION) | 第16-17页 |
·影响度(AFFECTEDNESS) | 第17页 |
·直接性(DIRECTNESS) | 第17-19页 |
·意图性(INTENTION) | 第19页 |
·自然度(NATURALNESS) | 第19-20页 |
·是否参与(INVOLVEMENT) | 第20-21页 |
3.汉语三种致使句的致使性等级考察 | 第21-36页 |
·从致事角度进行比较 | 第21-29页 |
·意图性 | 第21-26页 |
·直接性 | 第26-28页 |
·自然度 | 第28页 |
·是否参与 | 第28-29页 |
·从役事的角度进行比较 | 第29-30页 |
·自控度 | 第29-30页 |
·意愿性 | 第30页 |
·从动词的角度进行比较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6页 |
4.结语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