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工作原理分论文

智能天线DOA估计技术和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3页
   ·智能天线简介第11-12页
   ·智能天线的系统实现第12-13页
     ·系统构成概述第12页
     ·天线阵列第12页
     ·射频前端第12页
     ·混频器第12页
     ·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第12-13页
   ·移动通信智能天线系统的实验研究第13-14页
   ·智能天线的相关技术研究第14-19页
     ·DOA 估计技术第14-15页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第15-17页
     ·智能天线阵形技术研究第17-19页
   ·论文工作简介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3页
第二章 阵列天线误差的单辅助源校正第23-43页
   ·引言第23页
   ·阵列误差及其建模第23-26页
     ·阵元通道幅相误差的建模第25页
     ·阵元互耦的建模第25-26页
   ·阵列幅相误差的有源校正算法第26-30页
     ·算法描述第26-27页
     ·算法误差分析第27-29页
     ·辅助源方位未知时的阵列互耦误差校正算法第29-30页
   ·阵列互耦误差的有源校正算法第30-32页
     ·辅助源方位已知时的阵列互耦误差校正算法第30-31页
     ·辅助源方位未知时的阵列互耦误差校正算法第31-32页
   ·仿真与结果讨论第32-40页
     ·阵列幅相参数的单辅助源估计仿真(辅助源方位已知)第32-35页
     ·阵列互耦系数的单辅助源估计仿真(辅助源方位已知)第35-38页
     ·阵列幅相参数的单辅助源估计仿真(辅助源方位未知)第38-39页
     ·阵列互耦系数的单辅助源估计仿真(辅助源方位未知)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3章 阵列误差和波达方向的联合估计算法第43-64页
   ·ILSP-CMA 算法第43页
   ·恒模信号波达方向和阵列幅相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第43-48页
   ·恒模信号波达方向和阵列互耦系数的联合估计算法第48-49页
   ·恒模信号波达方向和阵列幅相参数及互耦系数的联合估计算法第49页
   ·存在多径分量时恒模信号波达方向和阵列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第49-50页
   ·仿真与结果讨论第50-62页
     ·幅相参数与波达方向的联合估计仿真第50-60页
     ·互耦系数与波达方向的联合估计仿真第60-62页
   ·小结第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第4章 对角加载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第64-79页
   ·自适应干扰抑制机理第64-66页
     ·小特征值扰动的影响第64-65页
     ·对角加载技术在抑制特征值扰动上的应用第65-66页
   ·基于对角加载的迭代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66-69页
     ·算法描述第66页
     ·矩阵分裂及收敛条件第66-69页
   ·可变对角加载算法第69-70页
     ·固定对角加载算法的缺陷第69页
     ·固定对角加载算法的改进第69-70页
   ·恒模信号的对角加载算法第70-71页
     ·波束空间的修改第70页
     ·算法的稳健性分析及改进第70-71页
   ·仿真与结果讨论第71-77页
     ·基于对角加载的迭代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仿真第71-72页
     ·可变对角加载算法仿真第72-76页
     ·恒模信号的对角加载算法仿真第76-77页
   ·小结第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5章 基于非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第79-101页
   ·线性约束条件的缺陷及其改进第79页
   ·噪声子空间结合非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79-82页
   ·基于非线性约束的改进RCB 算法第82-83页
     ·RCB 算法第82-83页
     ·对RCB 算法的二次优化第83页
   ·基于非线性约束的可变对角加载算法第83-84页
     ·可变对角加载的一种实现方法第83-84页
     ·上面算法的鲁棒性改进第84页
   ·修改信号子空间结合非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84-89页
     ·期望信号的消除第85页
     ·算法的稳健性改进第85-88页
     ·恒模信号的子空间修改及方向图权向量形式第88-89页
   ·仿真与结果讨论第89-99页
     ·噪声子空间结合非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仿真第89-93页
     ·基于非线性约束的改进RCB 算法仿真第93-96页
     ·基于非线性约束的可变对角加载算法仿真第96页
     ·修改信号子空间结合非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仿真第96-99页
   ·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第6章 非线性约束的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101-106页
   ·周期平稳信号特性第101页
   ·CAB 算法、C-CAB 算法及R-CAB 算法第101-102页
     ·CAB 算法第101-102页
     ·C-CAB 算法第102页
     ·R-CAB 算法第102页
   ·R-CAB 算法的改进第102页
   ·仿真与结果讨论第102-105页
   ·小结第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6页
结束语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欧盟法中劳动者自由流动的法律制度--兼论对我国劳动者流动相关法律构建的启示
下一篇:汉语三种致使句的致使性等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