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及偏误标记研究
第一章 引论 | 第1-9页 |
一.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6页 |
二. 语音偏误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6-7页 |
三. 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语音偏误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四. 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方法和过程 | 第7-9页 |
第二章 汉越语言语音比较 | 第9-25页 |
一. 汉越声母系统比较 | 第10-13页 |
二. 汉越韵母系统比较 | 第13-18页 |
三. 汉越音节系统比较 | 第18-20页 |
四. 汉越声调系统比较 | 第20-25页 |
第三章 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分析 | 第25-30页 |
一. 声母偏误 | 第25-26页 |
1. 声母偏误现象 | 第25-26页 |
2. 声母偏误的阶段性划分 | 第26页 |
二. 韵母偏误 | 第26-27页 |
1. 韵母偏误现象 | 第26-27页 |
2. 韵母偏误的阶段性划分 | 第27页 |
三. 声调偏误 | 第27-30页 |
1. 声调偏误现象 | 第27-29页 |
2. 声调偏误的阶段性划分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标记分析 | 第30-35页 |
一. 声母偏误标记 | 第30-31页 |
1. 声母偏误标记 | 第30-31页 |
2. 声母偏误标记的等级性划分 | 第31页 |
二. 韵母偏误标记 | 第31-33页 |
1. 韵母偏误标记 | 第31-32页 |
2. 韵母偏误标记的等级性划分 | 第32-33页 |
三. 声调偏误标记 | 第33-35页 |
1. 声调偏误标记 | 第33-34页 |
2. 声调偏误标记的等级性划分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制约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的因素 | 第35-45页 |
一. 语言结构 | 第35-42页 |
1. 母语的负迁移 | 第35-38页 |
(1) 相似音位造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2) 其他母语因素的影响 | 第38页 |
2. 目的语的负迁移 | 第38-40页 |
(1) 语音音位的过度泛化 | 第39页 |
(2) 变调的过度泛化 | 第39-40页 |
3. 其他语言原因 | 第40-42页 |
(1) 汉语发音难点 | 第40页 |
(2) 其他方言因素 | 第40-42页 |
二. 生理原因假设:发音器官的协同自制 | 第42-45页 |
第六章 针对越南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音偏误的对策 | 第45-52页 |
一. 课堂教学方案 | 第45-49页 |
二. 语音偏误纠错方案 | 第49-51页 |
1. 声母偏误纠错方案 | 第49页 |
2. 韵母偏误纠错方案 | 第49-50页 |
3. 声调偏误纠错方案 | 第50-51页 |
三. 教学建议及思考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7页 |
附录一 课堂材料 | 第57-61页 |
附录二 汉语普通话声韵调配合规律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声明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