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减少尾气排放的催化剂控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7页
     ·电控燃油喷射供给系统第12-13页
     ·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第13-17页
   ·本课题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汽油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系统第18-26页
   ·空燃比对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第18-20页
     ·空燃比第18页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第18-20页
   ·空燃比控制系统第20-24页
     ·空燃比控制的提出第20-21页
     ·空燃比的控制策略第21页
     ·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第21-22页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第22-24页
   ·空燃比对排放污染物的影响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废气催化转换器第26-36页
   ·新型汽车排放控制装置的提出第26-27页
   ·催化转换器第27-33页
     ·催化转换器的介绍第27-28页
     ·催化转换器的组成第28-31页
     ·催化转换器分类与比较第31-32页
     ·催化转换器的性能参数第32-33页
   ·三元催化转换器第33-35页
     ·三元催化转换化学反应机理第33-34页
     ·三元催化转换器的空燃比特性及其空燃比控制第34-35页
     ·三元催化转换器的氧气储存效应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氧传感器的选用与比较第36-49页
   ·氧传感器的基本介绍第36页
   ·二氧化锆型氧传感器第36-39页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36-38页
     ·带加热器的二氧化锆型氧传感器第38-39页
   ·新型氧传感器的选用与试验比较第39-48页
     ·空燃比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第40-41页
     ·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第41-45页
     ·空燃比传感器与传统氧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比较第45-47页
     ·空燃比传感器与传统氧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新型催化剂控制装置的设计第49-59页
   ·仿真软件介绍第49页
   ·催化转换器的数学模型第49-51页
   ·空燃比传感器第51-54页
     ·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51-53页
     ·空燃比传感器的延迟模型第53-54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54-58页
     ·空燃比系统的控制方法第54-56页
     ·双空燃比氧传感器控制装置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仿真与实验第59-66页
   ·汽车尾气检测系统第59-60页
   ·新型控制装置的仿真结果第60-62页
   ·新型排放控制装置的应用分析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PID空气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Fuzzy-PID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