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有限元理论基础及相关软件简介 | 第10-15页 |
·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相关软件简介 | 第11-15页 |
第二章 模型建立及等效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 第15-21页 |
·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确定硬点、硬线 | 第15-16页 |
·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16页 |
·加强筋的力学等效 | 第16-20页 |
·加强筋力学等效模型的提出 | 第16-18页 |
·加强筋力学等效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加强筋的力学等效方法研究过程 | 第21-45页 |
·基本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BS 刚度与BD 刚度的计算和比较 | 第22-23页 |
·研究加强筋的各项尺寸参数对M 的影响规律 | 第23-28页 |
·梯形筋截面的上底、下底、高比例一定截面尺寸大小变化 | 第23-24页 |
·梯形筋的深度不变而上、下底宽度变化 | 第24-25页 |
·梯形筋的上、下底宽度不变深度变化 | 第25-27页 |
·总结规律及验证 | 第27-28页 |
·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的建立过程研究 | 第28-38页 |
·考察当N 一定时x 与h 的关系 | 第29-30页 |
·考察当h 一定时x 与N 的关系 | 第30-32页 |
·研究x 与h、N 之间关系的规律 | 第32-34页 |
·建立x 的计算公式 | 第34-37页 |
·对x 计算公式的精度验证 | 第37-38页 |
·加强筋等效的实验验证 | 第38-43页 |
·实验模型的加工 | 第38-39页 |
·模型弯曲刚度实验过程 | 第39-41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板的弯曲计算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和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等效模型的可行性验证 | 第45-71页 |
·车身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45-56页 |
·建立车身框架几何模型的过程 | 第45-51页 |
·梁截面形状的获得过程及梁的等效 | 第51-54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局部结构处理 | 第54-56页 |
·轿车车身模型的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白车身模型扭转刚度的计算 | 第56-57页 |
·白车身模型弯曲刚度的计算 | 第57-58页 |
·等效加强筋模型和无筋模型的刚度及地板处局部变形对比 | 第58-60页 |
·轿车车身仿真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60-68页 |
·实验流程 | 第60-61页 |
·扭转刚度的实验 | 第61-64页 |
·弯曲刚度实验 | 第64-66页 |
·地板处局部变形实验 | 第66-67页 |
·与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详细摘要 | 第77-79页 |
Abstract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