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散曲》之“和”语言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8页 |
·《全元散曲》简介及其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全元散曲》简介 | 第10页 |
·《全元散曲》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和”的研究概况总说 | 第11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3页 |
·版本依据声明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和”涉及的语法划分问题 | 第14-18页 |
·语素、词的辨识 | 第14-15页 |
·词和词组的辨识 | 第15-16页 |
·实词与虚词的分类标准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全元散曲》之“和”分布概况 | 第18-33页 |
·频次统计 | 第18-23页 |
·使用分布 | 第23-33页 |
·自然之和 | 第24-25页 |
·生活之和 | 第25页 |
·身心之和 | 第25-26页 |
·家庭之和 | 第26-27页 |
·交际之和 | 第27-28页 |
·艺术之和 | 第28-29页 |
·文学之和 | 第29-30页 |
·名号之和 | 第30-31页 |
·医药之和 | 第31页 |
·社会之和 | 第31-32页 |
·政事之和 | 第32页 |
·宗教之和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全元散曲》单纯词之“和” | 第33-84页 |
·单音节单纯词 | 第33-64页 |
·实词之“和” | 第33-46页 |
·“和”作动词 | 第33-44页 |
·“和”作形容词 | 第44-45页 |
·“和”作名词 | 第45页 |
·“和”作量词 | 第45-46页 |
·虚词之“和” | 第46-64页 |
·“和”作介词 | 第46-57页 |
·“和”作连词 | 第57-64页 |
·多音节单纯词 | 第64-65页 |
·复音专有名词 | 第65-70页 |
·双音专有名词 | 第65-68页 |
·用于地名 | 第65页 |
·用于乐器名 | 第65-66页 |
·用于人名、称号 | 第66-67页 |
·用于年号 | 第67-68页 |
·三音专有名词 | 第68-69页 |
·用于曲牌名、曲调名 | 第68页 |
·用于人名 | 第68-69页 |
·多音节专有名词 | 第69-70页 |
·单纯词用例总结 | 第70-84页 |
·实词 | 第70-76页 |
·语音分布 | 第70-71页 |
·词汇意义 | 第71-74页 |
·语法功能 | 第74-76页 |
·虚词 | 第76-84页 |
·语音分布 | 第76-78页 |
·语法意义 | 第78-82页 |
·语法功能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全元散曲》“和”素合成词 | 第84-105页 |
·“和”素合成词 | 第84-96页 |
·双音复合式合成词 | 第84-95页 |
·联合式 | 第84-90页 |
·偏正式 | 第90-92页 |
·述宾式 | 第92-94页 |
·主谓式 | 第94页 |
·补充式 | 第94-95页 |
·三音复合式合成词 | 第95-96页 |
·述宾式 | 第95页 |
·补充式 | 第95-96页 |
·合成词用例总结 | 第96-105页 |
·语音分布 | 第96页 |
·词汇意义 | 第96-101页 |
·引申义 | 第98-100页 |
·比喻义 | 第100-101页 |
·借代义 | 第101页 |
·语法功能 | 第101-105页 |
·名词 | 第102页 |
·动词 | 第102-103页 |
·形容词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全元散曲》之“和”词语补正 | 第105-113页 |
·实词补正 | 第105-111页 |
·释义有别 | 第105-106页 |
·义项漏收 | 第106-110页 |
·词条漏收 | 第110-111页 |
·虚词补正 | 第111-113页 |
·归属有别 | 第111-112页 |
·义项漏收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