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宗教音乐研究论文

作为一块文化飞地的“古兰绿荫”--山东临清回族伊斯兰教音乐文化生存状态研究

论文摘要第1-5页
绪论第5-12页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第5-6页
 二、研究范围与对象第6页
 三、研究现状第6-8页
 四、田野考察过程第8-9页
 五、研究方法第9-12页
第一章 临清回族文化、宗教概况第12-20页
 第一节 临清及其文化概况第12-13页
  一、临清概况第12页
  二、临清文化概况第12-13页
 第二节 临清回族及其宗教概况第13-20页
  一、临清回族概况第13页
  二、临清回族宗教概况第13-15页
  三、穆斯林信仰及其基本宗教制度第15-16页
  四、穆斯林礼拜主要种类概述第16-20页
第二章 临清清真北寺仪式音声实录第20-35页
 第一节 “五时拜”仪式第20-24页
  一、“五时拜”仪式的一般性程序第20-22页
  二、“五时拜”仪式过程实录第22-24页
 第二节 聚礼仪式第24-26页
  一、聚礼仪式的一般性程序第24页
  二、聚礼仪式过程实录第24-26页
 第三节 会礼及“夜头”仪式第26-35页
  一、会礼及“夜头”仪式的一般性程序第26-27页
  二、会礼及“夜头”仪式过程实录第27-35页
第三章 世俗民间音乐——临清驾鼓第35-41页
 第一节 临清驾鼓的生存状况第35-39页
  一、临清驾鼓所在地大桥村概况第35页
  二、临清驾鼓的历史与现状第35-39页
 第二节 临清驾鼓表演者与清真寺之间的互动第39-41页
第四章 仪式与仪式音声的结构及形态分析第41-53页
 第一节 仪式与仪式音声的结构分析第41-45页
  一、仪式过程的结构特征第41-42页
  二、仪式与仪式音声的结构关系第42-44页
  三、仪式结构与经腔功能的比较分析第44-45页
  四、仪式的不同社会功能及结构性张力第45页
 第二节 音声语义类型及其系谱关系第45-48页
  一、无音调第46页
  二、有音调但旋律性较弱第46页
  三、有音调且旋律性较强第46-48页
 第三节 音调模式与模式变体第48-53页
  一、“小传统”——临清清真北寺经腔的地域性特点第48-51页
  二、“大传统”——伊斯兰诵经音调的跨地域性比较第51-53页
第五章 临清清真寺仪式音声的传承第53-58页
 第一节 “大传统”——清真寺仪式经文的诵读规范第53-55页
  一、伊斯兰教经文诵读法的基本规则第53-54页
  二、伊斯兰教经文诵读法所使用的语言第54-55页
 第二节 “小传统”——临清清真寺仪式音声的地域性传承第55-58页
第六章 临清回族人的音乐观第58-64页
 第一节 从宗教认同角度看临清回族人的音乐观第58-59页
 第二节 从族群认同角度看临清回族人的音乐观第59-61页
 第三节 从文化认同角度看临清回族人的音乐观第61-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一 谱例第70-75页
附录二 名词索引第75-79页
后记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
下一篇:Pd(Ⅱ)催化的不对称Aza-Wacker型氧化环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