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高考背景下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教法探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0页
 一. 本课题研究情况综述第9-10页
 二. 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第10页
 三. 本研究概述第10页
第一章 诗词鉴赏的意义第10-12页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与语文素养第10-12页
  一. 鉴赏力第10-11页
  二. 审美能力第11页
  三. 写作能力第11-12页
 第二节 高考占分比重大第12页
第二章 考试大纲(说明)、课标的要求第12-14页
 第一节 《考试大纲》的要求第12-13页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第13-14页
第三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五册教材古诗文部分的说明第14-19页
 第一节 明确古诗词单元教学目标第14-16页
  一. 必修一古诗文单元目标第14页
  二. 必修二古诗文单元目标第14-15页
  三. 必修三古诗文单元目标第15页
  四. 必修四古诗文单元目标第15页
  五. 必修五古诗文单元目标第15-16页
 第二节 教材课后习题设置与分析第16-19页
  一. 必修一课后习题分析第16页
  二. 必修二课后习题分析第16-17页
  三. 必修三课后习题分析第17-18页
  四. 必修四课后习题分析第18页
  五. 必修五课后习题分析第18-19页
第四章 2009—2011年高考诗词试题探析第19-31页
 第一节 试题特点总结第19-20页
 第二节 具体趋势分析第20-31页
  一. 弱化字词,强化整体第20-21页
  二. 考题明确第21页
  三. 保持稳定,难度适中第21-22页
  四. 考查综合鉴赏能力第22-23页
  五. 考查重点突出第23-25页
  六. 多结合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第25-26页
  七. 鉴赏诗词意象第26-28页
  八. 考查作者抒发何情第28-29页
  九. 主观开放类题增多第29-31页
第五章 课程标准、教材与高考试题的联系及启发第31-34页
 第一节 课标、教材与高考试题的联系第31页
 第二节 教材的不足之处第31-33页
  一. 古诗文的注释第31-32页
  二. 习题提问的方式第32-33页
  三. 题目的设问与难度第33页
 第三节 得到的启发第33-34页
  一. 在课文后设置单元练习第33-34页
  二. 推荐一些阅读篇目第34页
  三. 让学生动手去找第34页
第六章 能力培养与途径第34-42页
 第一节 能力培养第34-40页
  一. 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第35-37页
  二. 明辨几种风格流派第37-39页
  三. 把握几种诗作题材第39-40页
 第二节 鉴赏要略第40-42页
  一. 诗歌形象分析第40-41页
  二. 诗歌语言分析第41页
  三. 诗词思想内容分析第41-42页
第七章 教师教法第42-44页
 第一节 教学现状及原因第42-43页
 第二节 课堂教法第43-44页
  一. 调动各种手段,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第43页
  二. 带领学生“三多”第43-44页
  三.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第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附录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文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天津市河西区初中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