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页 |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一些不足 | 第14-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有关综述 | 第16-17页 |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相关综述 | 第17-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文期望达到的一些突破 | 第20-21页 |
3 异质类知识型员工以及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21-31页 |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 第21-22页 |
·知识型员工所具备的素质 | 第22-23页 |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第23-25页 |
·知识型员工的普遍特点 | 第23-24页 |
·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第24-25页 |
·异质类知识型员工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价值 | 第25-26页 |
·股票期权激励概论 | 第26-31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7-29页 |
·委托一代理理论 | 第29-31页 |
4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证明及其结论 | 第31-38页 |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构成要素 | 第31-32页 |
·AHP层次分析法方法简介 | 第32-36页 |
·构建AHP层次结构图 | 第32-33页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33-34页 |
·子指标权值确定 | 第34-36页 |
·比较结论 | 第36-38页 |
5 对异质类知识型员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必要性的证明 | 第38-48页 |
·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异质类知识型员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原因 | 第38-39页 |
·高新技术企业中异质类知识型员工的重要作用 | 第38页 |
·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原因 | 第38-39页 |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特殊性及其分析 | 第39-40页 |
·对异质类知识型员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的证明 | 第40-43页 |
·股票期权激励的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结论分析 | 第42-43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的证明 | 第43-48页 |
·研究角度 | 第43页 |
·建立股东和异质类知识型员工委托─代理关系效用函数 | 第43-45页 |
·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模型分析的结果和证明结论 | 第46-48页 |
6 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48-52页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票期权激励的发展历程 | 第48-50页 |
·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 第50-52页 |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