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原城市群旅游竞争力动态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总结 | 第22-23页 |
·生态位理论应用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生态位在城市发展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生态位在企业领域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生态位在土地领域的应用 | 第25页 |
·生态位在旅游领域的应用 | 第25-26页 |
·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3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7页 |
·生态系统 | 第27页 |
·种群 | 第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8-29页 |
·生态旅游理论 | 第29-30页 |
4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内涵及理论研究 | 第30-53页 |
·基本内涵界定 | 第30-38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 第30-33页 |
·生态位内涵界定 | 第33-35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内涵界定 | 第35-38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表征 | 第38-40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特点 | 第38-39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类型 | 第39-40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理论构建 | 第40-43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宽度 | 第40-41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态势理论 | 第41-42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的扩充和压缩 | 第42-43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概述 | 第43-44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内涵 | 第43-44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意义 | 第44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9页 |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 第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实施 | 第45-49页 |
·城市旅游竞争力生态位评价模型构建 | 第49-53页 |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内涵 | 第49-50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0-52页 |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 第52-53页 |
5 中原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动态变化分析 | 第53-71页 |
·中原城市群旅游概况 | 第53-56页 |
·中原城市群的范围 | 第53页 |
·中原城市群的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 第53-55页 |
·中原城市群旅游业发展阶段分析 | 第55-56页 |
·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9页 |
·旅游资源 | 第56页 |
·旅游交通 | 第56-57页 |
·旅游服务设施 | 第57-58页 |
·旅游市场 | 第58-59页 |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实证分析 | 第59-71页 |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生态位时间变化分析 | 第59-61页 |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生态位空间变化分析 | 第61-63页 |
·三维度生态位变化分析 | 第63-67页 |
·中原城市群要素生态位变化分析 | 第67-71页 |
6 中原城市群旅游协调发展的模型分析与发展对策 | 第71-87页 |
·中原城市群旅游竞合模型 | 第71-76页 |
·一次博弈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71-73页 |
·多次博弈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73-74页 |
·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博弈分析 | 第74-75页 |
·中原城市群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 第75-76页 |
·协调发展的策略 | 第76-87页 |
·共同进化策略 | 第76-77页 |
·政府主导策略 | 第77-79页 |
·产业协调策略 | 第79-81页 |
·错位开发策略 | 第81-85页 |
·人才培育策略 | 第85-87页 |
7 结论与探讨 | 第87-9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88页 |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