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 | 第23-32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激励理论 | 第28-31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9页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9-30页 |
·当斯的公平理论 | 第30页 |
·佛鲁姆的期望值理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分析 | 第32-44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性 | 第32-36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 | 第32-34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 | 第34-36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及其因素分析 | 第36-42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 | 第36-38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 | 第38-40页 |
·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因素 | 第40-42页 |
·企业家效用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我国企业家激励的现状分析 | 第44-60页 |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析 | 第44-53页 |
·我国企业家的激励现状 | 第53-57页 |
·薪酬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过快 | 第53-54页 |
·薪酬结构不合理 | 第54-56页 |
·激励方式单一,长期激励不足 | 第56-57页 |
·我国企业家激励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57-59页 |
·忽视企业家作为人力资本的价值 | 第57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残缺" | 第57-58页 |
·企业家市场不够完善 | 第58页 |
·对企业家的认识和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我国企业家激励机制构建 | 第60-75页 |
·激励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60-61页 |
·效率与公平原则 | 第60页 |
·绩效原则 | 第60页 |
·优化组合原则 | 第60-61页 |
·投入-产出原则 | 第61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运行模式 | 第61-62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62-64页 |
·激励方向 | 第63页 |
·激励时间 | 第63页 |
·激励幅度 | 第63-64页 |
·激励手段 | 第64-74页 |
·报酬激励 | 第64-66页 |
·控制权激励 | 第66-70页 |
·市场竞争激励 | 第70-71页 |
·自我激励 | 第71-72页 |
·激励手段指标体系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企业家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 第75-82页 |
·完善法律体系 | 第75-76页 |
·提供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76-77页 |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77-78页 |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 第78-80页 |
·内部约束 | 第78-79页 |
·外部约束 | 第79-80页 |
·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