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知识共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论文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7-39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区域创新系统 | 第27-28页 |
·知识共享运行机制 | 第28-30页 |
·知识共享运行效率 | 第30页 |
·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企业群理论 | 第30-31页 |
·三重螺旋理论 | 第31-32页 |
·创新网络理论 | 第32-33页 |
·知识共享相关理论 | 第33-36页 |
·知识共享网络理论 | 第33-34页 |
·企业间知识共享网络理论 | 第34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34-35页 |
·SECI模型及知识螺旋理论 | 第35-36页 |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综述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机制分析 | 第39-56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外部运行机制 | 第40-45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外部动力机制 | 第40-41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外部调控机制 | 第41-45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内部运行机制 | 第45-52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转移机制 | 第45-47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传播机制 | 第47-49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扩散机制 | 第49-51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反馈机制 | 第51-52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描述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评价分析 | 第56-74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56-61页 |
·内部因素 | 第56-59页 |
·外部因素 | 第59-61页 |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61-73页 |
·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61页 |
·模型评价方法 | 第61-62页 |
·模型评价过程 | 第6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74-95页 |
·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现状 | 第74-82页 |
·企业间知识共享运行状况 | 第74-75页 |
·企业同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知识共享运行状况 | 第75-78页 |
·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知识共享运行状况 | 第78-79页 |
·中介机构与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知识共享运行状况 | 第79-82页 |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效率的评价过程 | 第82-85页 |
·原始数据的获取 | 第82-83页 |
·计算过程 | 第83-85页 |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85-88页 |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效率提高的对策 | 第88-94页 |
·建立黑龙江省产学研介知识库 | 第88-89页 |
·推动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系统内的产学互助 | 第89-90页 |
·完善黑龙江省中介服务机构功能 | 第90-91页 |
·促进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内的产产互助 | 第91-92页 |
·完善黑龙江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 第92页 |
·完善黑龙江知识共享政策和法律法规 | 第92-93页 |
·培养知识共享的导向文化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附录 | 第105-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