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和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2.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3.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中美中学母语教材训练体系的分析与比较 | 第13-31页 |
第一节 苏教版教材训练体系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 第13-21页 |
第二节 美国版教材训练体系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 第21-28页 |
第三节 中美中学母语教材训练体系综合比较 | 第28-31页 |
第二章 中美中学母语教材训练体系的个案比较 | 第31-53页 |
第一节 阅读文本相同训练设计迥异的个案比较 | 第31-36页 |
一、训练目标比较 | 第32-33页 |
二、训练内容呈现方式比较 | 第33-34页 |
三、训练层级比较 | 第34-35页 |
四、训练要求比较 | 第35-36页 |
五、训练的量和度比较 | 第36页 |
第二节 写作训练的个案比较 | 第36-53页 |
一、写作观念的比较 | 第46-48页 |
二、写作训练编排模式的比较 | 第48-49页 |
三、写作过程的比较 | 第49-53页 |
第三章 对中美中学母语教材训练设计的理论思考 | 第53-59页 |
第一节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思考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基于知识理论的思考 | 第56-58页 |
第四节 基于对话理念的思考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对中国中学语文教材训练设计的启迪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力,兼顾多种思维层级 | 第59-61页 |
第二节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人本化 | 第61-63页 |
第三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视训练的趣味性和现代化 | 第63-65页 |
第四节 重视具体情境的设计,训练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 第65-66页 |
第五节 重视多元文化,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沟通联系 | 第66-68页 |
第六节 注重写作过程的动态指导,强调训练的可操作性 | 第68-69页 |
第七节 因“文”而异,注重训练设计的多样性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