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插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研究对象界定第1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8-36页
   ·理论基础第18-25页
     ·超循环理论第18-20页
     ·博弈论第20-21页
     ·外部性理论第21-22页
     ·产业组织理论第22-23页
     ·知识管理理论第23-25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研究综述第25-31页
     ·知识类型第25-26页
     ·知识转移的过程第26-28页
     ·知识转移的途径第28-30页
     ·知识转移绩效第30-31页
   ·知识转移障碍研究综述第31-34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第31-32页
     ·产学研合作中的粘滞知识第32-34页
   ·超循环理论与知识转移的研究综述第34-36页
第3章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超循环系统的运行机理第36-49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超循环特征第36-37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超循环系统第37-40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适用性第40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系统的转移路径第40-42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系统的动力与权变因素第42-43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系统的演化第43-49页
     ·超循环系统的进化原理第43-45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超循环系统性第45-46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形成演化的超循环机理第46-49页
第4章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超循环障碍因素及影响第49-73页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超循环障碍的分类标准第49-51页
     ·其它研究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类标准第49-50页
     ·本研究对知识转移障碍的分类第50-51页
   ·超循环因子障碍第51-55页
     ·知识性质障碍第51-53页
     ·知识管理障碍第53-55页
   ·超循环主体障碍第55-61页
     ·超循环的知识源头障碍第55-57页
     ·超循环的知识吸收者障碍第57-60页
     ·作为超循环的创新推动者障碍第60页
     ·超循环的创新催化剂障碍第60-61页
   ·超循环系统障碍第61-65页
     ·催化剂及其非线性加速第62-63页
     ·超循环系统距离第63-64页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第64页
     ·超循环生态环境第64-65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障碍对知识转移超循环的影响第65-69页
     ·超循环因子障碍对知识转移自我再生的影响第65-67页
     ·超循环主体障碍对知识转移良性循环的影响第67-68页
     ·超循环系统障碍对知识转移自我演化的影响第68-69页
   ·知识转移超循环运行机理下障碍的预防策略第69-73页
     ·建立信任机制,促进超循环良性发展第69页
     ·建立沟通机制,促进超循环良性发展第69-70页
     ·建立文化机制,缩短循环主体的距离第70页
     ·开展学习机制,加速超循环发展第70-71页
     ·加强利用社会资本,增加超循环路径第71-73页
第5章 案例研究第73-87页
   ·案例研究设计第73-74页
     ·本案例研究的设计第73页
     ·案例样本选择第73-74页
   ·联丰集团的产学研合作第74-78页
     ·产学研主体简介与合作背景第74-77页
     ·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的知识与路径分析第77-78页
   ·联丰集团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超循环障碍分析第78-84页
     ·产学研合作中超循环因子与知识转移的障碍第79-80页
     ·产学研合作中超循环主体与知识转移的障碍第80-81页
     ·产学研合作中超循环系统与知识转移的障碍第81-82页
     ·联丰集团在降低知识转移超循环障碍上的对策第82-83页
     ·联丰集团产学研合作创新案例总结第83-84页
   ·联丰集团知识转移超循环障碍的对策建议第84-87页
     ·建立促进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第84页
     ·企业营造知识共享环境第84-85页
     ·建立学习型组织第85页
     ·开展转移效果评价机制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知识联盟下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