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车用电控柴油机多次喷射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车用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9-11页
        1.1.1 国外车用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1.2 国内车用柴油机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第11-18页
        1.2.1 国外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现状第11-18页
        1.2.2 国内汽车排放法规的发展现状第18页
    1.3 多次喷射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1 国外多次喷射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2 国内多次喷射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4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工作第19-21页
        1.4.1 论文选题背景第19-20页
        1.4.2 论文工作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柴油机工作过程理论基础第21-35页
    2.1 GT-Suite 软件介绍第21-22页
        2.1.1 GT-Power 模块介绍第21-22页
        2.1.2 GT-Fuel 模块介绍第22页
    2.2 缸内热力过程的数学模型第22-26页
        2.2.1 基本假设第22页
        2.2.2 基本方程第22-24页
        2.2.3 摩擦损失分析第24-25页
        2.2.4 缸内传热模型第25-26页
    2.3 进排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6-28页
        2.3.1 一维非定常流模拟计算第26-27页
        2.3.2 能量损失和传热模型第27-28页
    2.4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8-33页
        2.4.1 高压油泵的数学模型第29-30页
        2.4.2 共轨管的数学模型第30-31页
        2.4.3 喷油器的数学模型第31-33页
    2.5 排放的数学模型第33-34页
        2.5.1 NO_x 排放的数学模型第33页
        2.5.2 碳烟的数学模型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5-41页
    3.1 发动机的主要设计参数第35页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5-39页
        3.2.1 气缸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2 喷油器模块的设置第37-38页
        3.2.3 进、排气系统模块设置第38-39页
    3.3 仿真模型的验证第39-40页
        3.3.1 缸内燃烧模型的验证第39-40页
        3.3.2 排放模型的验证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喷油压力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第41-48页
    4.1 仿真参数的确定第41-42页
        4.1.1 喷油压力的确定第41页
        4.1.2 柴油机工作指标的选择第41-42页
    4.2 喷油压力对缸内燃烧的影响第42-43页
    4.3 喷油压力对动力性指标的影响第43-44页
    4.4 喷油压力对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第44-45页
    4.5 喷油压力对排放的影响第45-46页
    4.6 喷油压力的选择第46-47页
    4.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预喷射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第48-60页
    5.1 仿真参数的确定第48-49页
    5.2 预喷参数对缸内燃烧的影响第49-53页
        5.2.1 预喷-主喷间隔对缸内燃烧的影响第49-51页
        5.2.2 预喷量对缸内燃烧的影响第51-53页
    5.3 预喷参数对动力性指标的影响第53-54页
        5.3.1 预喷-主喷间隔对动力性的影响第53页
        5.3.2 预喷量对动力性的影响第53-54页
    5.4 预喷参数对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第54-55页
        5.4.1 预喷-主喷间隔对经济性的影响第54-55页
        5.4.2 预喷量对经济性的影响第55页
    5.5 预喷参数对排放的影响第55-58页
        5.5.1 预喷-主喷间隔对排放的影响第55-57页
        5.5.2 预喷量对排放的影响第57-58页
    5.6 预喷参数的选择第58-59页
    5.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0-62页
    6.1 全文总结第60页
    6.2 工作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类管理视角下的警务技术人员激励研究
下一篇:基于OSN的信息溯源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