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态动力学的船用斜齿轮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轴系扭振研究 | 第10-13页 |
1.2.2 齿轮传动装置研究 | 第13-15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船舶轴系扭转瞬态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 第18-38页 |
2.1 传统船舶轴系扭转振动模型 | 第18-20页 |
2.2 扭振一般方程及其求解 | 第20-24页 |
2.2.1 自由振动一般方程及其求解 | 第20-21页 |
2.2.2 强迫振动一般方程及其求解 | 第21-22页 |
2.2.3 瞬态振动方程及其求解 | 第22-24页 |
2.3 激励力矩阵的计算 | 第24-29页 |
2.3.1 柴油机气体激励力的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3.2 轴系阻尼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2.4 基于某型船舶的推进轴系的轴系瞬态响应计算 | 第29-36页 |
2.4.1 推进轴系自由振动计算结果 | 第29-31页 |
2.4.2 推进轴系强迫振动计算结果 | 第31-34页 |
2.4.3 定转速下轴系瞬态响应计算 | 第34-36页 |
2.5 章节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斜齿轮副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38-55页 |
3.1 齿轮啮合激励 | 第38-39页 |
3.2 齿轮副非线性经典模型 | 第39-41页 |
3.3 齿轮接触理论 | 第41-45页 |
3.3.1 斜齿轮啮合端面重合度 | 第41-43页 |
3.3.2 Hertz接触理论 | 第43-44页 |
3.3.3 斜齿轮副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3.3.4 有限元接触模型基本假设 | 第45页 |
3.4 斜齿轮副模态分析 | 第45-48页 |
3.4.1 齿轮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3.4.2 齿轮网格划分 | 第46页 |
3.4.3 约束求解设定 | 第46-47页 |
3.4.4 齿轮副模态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3.5 齿轮瞬态计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3.6 斜齿轮副瞬态分析结果 | 第50-54页 |
3.6.1 齿轮啮合过程等效应力云图 | 第52-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斜齿轮副疲劳寿命预测 | 第55-71页 |
4.1 疲劳寿命计算 | 第56-57页 |
4.1.1 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 | 第56页 |
4.1.2 S-N曲线 | 第56-57页 |
4.2 不同载荷的处理 | 第57-61页 |
4.2.1 恒幅载荷 | 第58-59页 |
4.2.2 变幅载荷 | 第59-60页 |
4.2.3 随机载荷 | 第60-61页 |
4.3 应力组合方式 | 第61-62页 |
4.4 影响S-N曲线的因素 | 第62-63页 |
4.5 疲劳分析流程 | 第63-64页 |
4.6 斜齿轮疲劳寿命计算步骤 | 第64-65页 |
4.7 考虑多种因素对齿轮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65-68页 |
4.8 斜齿轮副疲劳寿命分析 | 第68-70页 |
4.8.1 斜齿轮副疲劳寿命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4.8.2 斜齿轮副疲劳损伤计算结果 | 第69-7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5.2 创新点 | 第72页 |
5.3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