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地铁衬砌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 第14-15页 |
1.2.2 混凝土的开裂及对耐久性影响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 第20-28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20-22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2-24页 |
2.3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方法 | 第24-28页 |
第3章 在建地铁衬砌混凝土现场调研与性能检测 | 第28-50页 |
3.1 原材料基本性能检测 | 第28-35页 |
3.1.1 粉料的细度 | 第28-29页 |
3.1.2 粉煤灰需水量比 | 第29-30页 |
3.1.3 矿物掺合料烧失量 | 第30页 |
3.1.4 砂浆扩展度 | 第30-31页 |
3.1.5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 | 第31-32页 |
3.1.6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 | 第32-33页 |
3.1.7 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 | 第33-35页 |
3.2 地铁原配合比混凝土的性能 | 第35-37页 |
3.2.1 各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6页 |
3.2.2 各站混凝土的收缩率 | 第36-37页 |
3.3 地铁衬砌混凝土开裂状况 | 第3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高抗裂性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 第50-62页 |
4.1 高抗裂性混凝土制备 | 第50-51页 |
4.2 工作性 | 第51-52页 |
4.3 配合比优化 | 第52-58页 |
4.3.1 水泥强度等级为P.I42.5的混凝土线性回归 | 第52-54页 |
4.3.2 水泥强度等级为P.I52.5的混凝土线性回归 | 第54-57页 |
4.3.3 基于28D强度值对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优化 | 第57-58页 |
4.4 高抗裂性混凝土参考配合比的确定 | 第58-61页 |
4.4.1 参考配合比的计算 | 第58-59页 |
4.4.2 混凝土单方成本的计算 | 第59页 |
4.4.3 混凝土的推荐配合比的确定 | 第59-60页 |
4.4.4 推荐配合比的力学性能复核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衬砌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 | 第62-74页 |
5.1 水化热分析 | 第62-65页 |
5.1.1 试验方案及方法 | 第62-63页 |
5.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5页 |
5.2 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 第65-67页 |
5.2.1 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65-66页 |
5.2.2 混凝土收缩值的测定及分析 | 第66-67页 |
5.3 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试验研究 | 第67-70页 |
5.3.1 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68页 |
5.3.2 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测定及分析 | 第68-70页 |
5.4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 第70-72页 |
5.4.1 试验方法及方案 | 第70-71页 |
5.4.2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定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实际工程应用效果及评价分析 | 第74-86页 |
6.1 地铁某线路工程应用效果 | 第74-83页 |
6.1.1 推荐配合比的工作性能 | 第74-75页 |
6.1.2 力学性能 | 第75-78页 |
6.1.3 抗裂性能 | 第78-83页 |
6.1.4 混凝土经济性分析 | 第83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7.1 结论 | 第86-87页 |
7.2 展望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