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吹奏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唢呐论文

中国唢呐音乐演奏的美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7页
    一 中国唢呐第8-9页
    二 唢呐音乐演奏第9-12页
        (一)以“气”为主的演奏技巧第9-11页
        (二)以“舌”为主的唢呐演奏技巧第11-12页
        (三)以“指”为主的唢呐演奏技巧第12页
    三 唢呐音乐演奏的美学研究第12-14页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一)著作类第14-15页
        (二)期刊论文类第15页
        (三)学位论文第15-16页
    五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第一章 喜心感者的昂扬豪迈之美第17-27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17-18页
    二 《正月十五闹雪灯》乐曲背景第18页
    三 乐曲分析与演奏第18-27页
        (一)引子部分第18-19页
        (二)小快板部分第19-22页
        (三)慢板部分第22-24页
        (四)“华彩”部分第24页
        (五)快板部分第24-27页
第二章 怒心感者的沉雄悲壮之美第27-37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27-28页
    二 《霸王别姬》乐曲背景第28-29页
    三 乐曲分析与演奏第29-37页
        (一)败阵第29-30页
        (二)夜叹第30-31页
        (三)虞姬第31-32页
        (四)大战第32-34页
        (五)别姬第34-36页
        (六)尾声第36-37页
第三章 哀心感者的忧深隽永之美第37-43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37-38页
    二 《怀乡曲》乐曲背景第38-39页
    三 乐曲分析与演奏第39-43页
        (一)引子第39页
        (二)慢板第39-40页
        (三)中板第40-41页
        (四)尾声第41-43页
第四章 乐心感者的神采飞扬之美第43-49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43-44页
    二 《欢庆》乐曲背景第44-45页
    三 乐曲分析与演奏第45-49页
        (一)“引子”第45页
        (二)“正曲”第45-47页
        (三)“穗子”第47-49页
第五章 敬心感者的神奇崇高之美第49-60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49-50页
    二 《百鸟朝凤》乐曲背景第50页
    三 乐曲分析第50-60页
        (一) 山雀啼晓第50-51页
        (二) 春回大地第51-52页
        (三) 莺歌燕舞第52-54页
        (四) 林间嬉戏第54-55页
        (五) 百鸟朝凤第55-56页
        (六) 欢乐歌舞第56-57页
        (七) 凤凰展翅第57-59页
        (八) 并翅凌空第59-60页
第六章 爱心感者的情真意切之美第60-67页
    一 相关美学理论第60-61页
    二 《黄土情》乐曲背景第61页
    三 乐曲分析与演奏第61-67页
        (一) “引子”(散板)部分第62-63页
        (二)慢板部分第63-64页
        (三)快板部分第64-65页
        (四)结尾部分第65-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的学习顾问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以Q培训机构为例
下一篇: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