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9-25页 |
2.1 应收账款管理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2.2.2 信用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应收账款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2.3 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 第21-23页 |
2.3.1 资信授信流程 | 第21-22页 |
2.3.2 应收账款的跟踪收回流程 | 第22-23页 |
2.3.3 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流程 | 第23页 |
2.4 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2.4.1 全程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2.4.2 “3+1”科学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 第24页 |
2.4.3 全面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第3章 H企业概况与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5-34页 |
3.1 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3.1.1 主营业务 | 第25页 |
3.1.2 治理结构 | 第25页 |
3.1.3 财务概况 | 第25-27页 |
3.2 公司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流程 | 第27-29页 |
3.2.1 事前:信用管理 | 第27-28页 |
3.2.2 事中: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核算 | 第28页 |
3.2.4 事后:应收账款的催收 | 第28-29页 |
3.3 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9-34页 |
3.3.1 内外部管理 | 第29-30页 |
3.3.2 应收账款指标分析——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 | 第30-34页 |
第4章 H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4-42页 |
4.1 内部控制力度差 | 第34-36页 |
4.1.1 赊销环节:业务绩效单纯与签单数量挂钩 | 第34-35页 |
4.1.2 审计环节:缺乏审计监督制度与账龄分析制度 | 第35页 |
4.1.3 信息沟通环节:部门沟通不及时 | 第35-36页 |
4.2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 第36-39页 |
4.2.1 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风险测定 | 第36-39页 |
4.2.2 未采取应收账款风险转移策略 | 第39页 |
4.3 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39-41页 |
4.4 收账策略欠科学 | 第41页 |
4.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加强H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5.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 第42-43页 |
5.2 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 第43-44页 |
5.3 健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 | 第44-45页 |
5.4 制定有效的收账政策 | 第45-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