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8-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介绍 | 第22-32页 |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起源与发展 | 第22-23页 |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 第23-27页 |
2.1.3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 第28-31页 |
2.2.1 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2.2.2 绩效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绩效评价现状 | 第32-41页 |
3.1 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 | 第32-34页 |
3.2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关键因素 | 第34-35页 |
3.2.1 流程管理 | 第34页 |
3.2.2 绩效管理 | 第34页 |
3.2.3 战略规划和变革管理 | 第34-35页 |
3.2.4 技术支撑 | 第35页 |
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现状 | 第35-38页 |
3.3.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现状 | 第35-36页 |
3.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指标应用现状 | 第36-38页 |
3.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1-59页 |
4.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第41-42页 |
4.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2页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 | 第42-53页 |
4.3.1 平衡计分卡的拓展 | 第43页 |
4.3.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战略目标分解 | 第43-44页 |
4.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第44-47页 |
4.3.4 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53页 |
4.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 | 第53-58页 |
4.4.1 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53-54页 |
4.4.2 构建层次分析法模型 | 第54-57页 |
4.4.3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X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 | 第59-69页 |
5.1 X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介 | 第59页 |
5.2 X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评价 | 第59-66页 |
5.2.1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9-64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4-65页 |
5.2.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5.3 对X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 第66-68页 |
5.3.1 持续优化流程,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 第67页 |
5.3.2 完善人员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综合技能 | 第67-68页 |
5.3.3 签订服务水平协议,提升服务质量 | 第68页 |
5.3.4 建立知识库,降低合规和税务风险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1 | 第77-80页 |
附录2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