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7-12页 |
参考文献 | 第9-12页 |
Liddle综合征表型和基因型关系分析 | 第12-47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背景 | 第16-1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7页 |
二、材料及仪器 | 第17-26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二)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三) 血标本收集 | 第18页 |
(四) 主要实验方法 | 第18-26页 |
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18-19页 |
2. 质粒提取 | 第19-20页 |
3. DNA电泳 | 第20-21页 |
4. DNA浓度测定和纯度鉴定 | 第21页 |
5. PCR | 第21-23页 |
6. T载体连接 | 第23-25页 |
7. DNA测序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2页 |
一、先证者-1家系特征 | 第26页 |
二、先证者-2家系特征 | 第26-29页 |
三、携带同样突变的患者间表型比较 | 第29-30页 |
四、对先证者-2家系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一、已知突变和表型 | 第32-33页 |
二、Liddle综合征突变致病机制 | 第33-37页 |
(一) 引起上皮钠通道活性改变 | 第33-34页 |
(二) Nedd4对上皮钠通道的作用 | 第34-35页 |
(三) 上皮钠通道活性的调节因素 | 第35-37页 |
1. 激素、酶等对上皮钠通道的调节 | 第35页 |
2. 钠、钾离子和酸碱平衡对上皮钠通道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其它变异点的影响 | 第36-37页 |
总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基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药物基因组学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公式建立 | 第47-80页 |
摘要 | 第47-49页 |
Abstract | 第49-51页 |
背景 | 第51-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53页 |
二、研究方案 | 第53-54页 |
三、材料及仪器 | 第54-58页 |
(一)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二)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三) 血标本收集 | 第54-55页 |
(四) 主要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55-56页 |
2. DNA电泳 | 第56页 |
3. DNA浓度测定和纯度鉴定 | 第56-57页 |
4. 基因型分析 | 第57页 |
(五) 统计学分析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66页 |
一、纳入患者基本特征 | 第58页 |
二、遗传因素影响华法林维持剂量 | 第58-62页 |
三、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华法林维持剂量 | 第62-63页 |
四、此公式用于预测华法林维持剂量的效能 | 第63-65页 |
五、北方公式与中国南方人群和中部人群公式比较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71页 |
一、基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变异起主要作用 | 第66-68页 |
二、公式中包含的非基因因素 | 第68-69页 |
三、基因型指导临床华法林使用的可信和可行性 | 第69-71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综述 主要心血管疾病关联基因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80-113页 |
一、直接关联分析寻找疾病相关基因 | 第80-85页 |
(一) 冠心病 | 第80-81页 |
(二) 高血压 | 第81-82页 |
(三) 心衰 | 第82-83页 |
(四) 临床应用和发展 | 第83-85页 |
二、单基因疾病研究 | 第85-87页 |
三、药物基因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第87-93页 |
(一) 氯吡格雷 | 第88-89页 |
(二) 华法林 | 第89-91页 |
(三) 他汀 | 第91-92页 |
(四) 其他 | 第92-93页 |
四、总结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3页 |
论文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