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0.1 临颍县概况 | 第10-11页 |
0.2 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0.2.1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0.2.2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0.2.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0.3 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 | 第11-14页 |
0.3.1 语料来源 | 第12页 |
0.3.2 体例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临颍方言声韵调系统 | 第14-18页 |
1.1 声母系统 | 第14-15页 |
1.2 韵母系统 | 第15-16页 |
1.3 声调系统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体貌研究概述 | 第18-24页 |
2.1 关于体貌 | 第18-20页 |
2.1.1 体貌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体貌意义的表达手段 | 第19-20页 |
2.1.3 体貌的类型 | 第20页 |
2.2 临颍方言体貌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2.1 河南方言体貌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2 临颍方言体貌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 临颍方言的体貌类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临颖方言的体和貌 | 第24-62页 |
3.1 完成体 | 第24-36页 |
3.1.1 “了1[·l(?)]”和“了2[·liau]” | 第24-32页 |
3.1.2 其它表达完成意义的方式 | 第32-36页 |
3.2 实现体 | 第36-45页 |
3.2.1 了3[·l(?)] | 第37-39页 |
3.2.2 了4[·liau] | 第39-40页 |
3.2.3 “了3[·l(?)] ”和“了4[·liau]”的异同 | 第40-43页 |
3.2.4 “了1[·l(?)] ”和“了3[·l(?)] ”的异同 | 第43-44页 |
3.2.5 “了2[·liau]”和“了4[·liau]”的异同 | 第44-45页 |
3.3 起始体 | 第45-51页 |
3.3.1 起始体标记“开[·k~hε]” | 第45-46页 |
3.3.2 准起始体标记“上[·saη]” | 第46-47页 |
3.3.3 起始体标记“起~H[·tc~hiε]” | 第47-48页 |
3.3.4 “开”、“上”、“起~H”的异同 | 第48-51页 |
3.4 经历体 | 第51-52页 |
3.5 进行体和持续体 | 第52-58页 |
3.5.1 进行体 | 第52-56页 |
3.5.2 持续体 | 第56-58页 |
3.6 短时貌 | 第58-59页 |
3.7 尝试貌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附录A 发音合作人情况 | 第74页 |
附录B 临颍方言同音字汇 | 第74-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